2017高考历史专题复习名校全攻略可编辑课件:第一部分 模块二 专题八 建国以来经济结构与经济体制的演变.ppt
文本预览下载声明
2.新中国的工业化 (1)奠定基础 政策:没收官僚资本,建立国营经济;合理调整工商业;三大改造和“一五”计划的实施。 影响:社会主义制度基本确立;初步改变了旧中国工业落后的面貌,初步奠定了工业化的基础。 (2)在探索中曲折发展阶段 历程:1956年,《论十大关系》和中共八大进行了成功的探索。 结果:虽遭受挫折,但从总体上看,工业建设还是取得了巨大成就。 (3)遭受严重挫折时期 “文革”十年,国民经济和工业化遭到严重挫折。 (4)社会主义工业化建设新时期 政策:1978年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召开,提出实行改革开放的伟大决策;1987年中共十三大,明确概括和阐发了党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路线;1992年中共十四大提出了经济体制改革的目标是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1997年中共十五大作出了跨世纪的战略部署。 成就:初步建立起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社会主义工业建设取得举世瞩目的成就。 [命题设计] 1.(2010·上海高考)20世纪50年代初,中国面临的困难是 “能造桌子椅子,能造茶碗茶壶,能种粮食,还能磨成面 粉,还能造纸,但是,一辆汽车、一架飞机、一辆坦克、一 辆拖拉机都不能造”。为改变这一状况,中国政府 ( ) A.推行了土地改革 B.组织了人民公社 C.实施了“一五”计划 D.发动了“大跃进” 解析:本题考查新中国第一个五年计划的相关内容,意在考查学生获取信息和调用知识分析问题的能力。“一辆汽车、一架飞机、一辆坦克、一辆拖拉机都不能造”说明新中国重工业和国防工业比较落后,第一个五年计划重点发展重工业,C正确;土地改革和人民公社属于生产关系领域的变革,A、B可以排除;D显然错误。 答案: C * [理框架·抓要点] [关键信息] 1.新中国成立后,中国进入过渡时期。在此期间,国民经济得 到恢复,从1953年开始,进行了社会主义工业化建设和生产 资料私有制的社会主义改造。 2.1956年我国开始了全面的社会主义建设,在探索中曲折发展, 取得了重大成就,但在“文革”中,国民经济遭到重大损失。 3.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是建国以来党的历史上具有深远意义 的伟大转折。 4.十一届三中全会后,经济体制改革首先在农村随后在城市 展开,并以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作为目标。 5.在改革同时,我国对外开放的格局逐步形成。 [明考点·知考情] 1.结合新中国初期党和国家采取措施恢复发展国民经济的 史实,总结党在加强执政能力上的贡献与创举。 2.“大跃进”和“人民公社化”运动对今天我们党和国家倡 导的科学发展观、构建和谐社会所提供的经验、教训。 3.结合当前深化经济体制改革和纪念深圳经济特区建立30周 年等热点,考查新中国成立以来我国农村与城市经济政策 调整的主要史实,理清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经济体制改革 的基本线索。 4.将本考点与世界政治、经济发展进行横向联系,如从世界 现代化建设的三种经济模式角度考查改革开放对世界经济 发展模式的贡献;将本考点与中共革命和建设的探索进行 纵向联系,考查我国社会主义经济发展的规律。 5.从整体史观视角,考查中共探索与当时国际形势的关系、 中国与苏联社会主义建设道路的比较。 6.从热点看,改革开放是历年高考试题的长效热点,高考试 题一般从成就的角度要求认识改革开放的必要性和前瞻性, 理解当前党和国家大政方针的正确性。 一、过渡时期 1.1949~1952年 (1)政策 初步好转:没收官僚资本;稳定物价,统一财经。 根本好转:土地改革的完成;合理调整工商业;工矿企 业的民主改革和生产改革。 (2)成就:1952年底,国家财政经济取得根本好转,国民经 济得到恢复和发展。 2.1953~1956年 (1)政策:制定过渡时期总路线和“一五”计划,优先发展 重工业,有步骤地对农业、手工业和资本主义工商业进 行社会主义改造。 (2)成就:1957年“一五”计划经济指标超额完成;1956 年底三大改造基本完成。 二、全面建设时期 1.政策 (1)1956~1957年的正确探索:《论十大关系》;中共 “八大”要求在综合平衡中稳步发展经济。 (2)1957~1960年的失误:总路线→“大跃进”及“人民 公社化”运动,导致三年严重的经济困难。 (3)1960~1966年的调整:“八字方针”;七千人大会, 1964年国民经济调整任务完成。 2.成就 (1)建成武汉、包头两大钢铁基地,1965年石油全部自给; 建成兰新、包兰铁路。 (2)尖端科技方面:试验成功第一颗原子弹,研制成结晶 牛胰岛素。 三、“文革”时期 1.政策 (1)“文革”中,“左”倾错误扩展到经
显示全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