俄罗斯对外贸易.pdf
俄罗斯对外贸易状况
经济081班张玲玲2020108324
俄罗斯国土辽阔,自然资源十分丰富,工业基础和科技力量雄厚,教育水平和国民素质
较高。作为世界上最大的转型经济国家,其巨大的潜在市场越来越成为世界各国,特别是西
方各国、跨国企业关注和争夺的对象。
一、俄罗斯经济转轨后对外贸易的发展走势
俄罗斯从1991年到2001年对外贸易发展表现为“两下两上”的曲折发展进程,发展走
势呈“W”型。10多年来,俄罗斯对外贸易发展的趋势可划分为四个阶段:(一)锐减期
(1991~1992年),苏联1991年全面解体,1992年俄罗斯开始实行激进的经济转轨,
生产大幅度下降,通货膨胀严重,外贸额锐减。1991年和1992年外贸总额与上年同比分
别减少了33.5%和20.7%。(二)回暖期(1993~1997年),从1993年开始,俄罗斯生
产的降幅减小,通货膨胀速度减缓,一些适应市场经济的部门开始形成并发展起来。到1997
年,经济止跌趋升,国内生产总值首次出现增长,商业部门比较活跃,金融市场比较稳定。
在这样的宏观经济背景下,从1993年起,对外贸易总额比上年增长8.6%,1994年接近
锐减期开始的1991年,1997年达到1619.39亿美元,超过了1991年锐减前的水平,
提升到外贸总额的最高点。(三)危机期(1998~1999年),1998年是俄罗斯对外贸易急
剧转折的一年,1998年和1999年俄罗斯外贸总额分别比上年下降了17.6%和13.3%。
主要有以下三点原因。一是1998年“8.17”卢布大幅度贬值出现金融危机,国内有支付能
力的需求锐减,企业投资能力下降,进口大幅度减少;二是美国、欧盟等国家对俄发起92
起反倾销案,使俄每年因此蒙受损失约15~20亿美元。三是1998年国际市场行情低迷
使出口额大幅度下降,当年俄出口商品价格平均下跌17.6%,出口收入损失约150亿美元。
(四)复苏期(2000年~至今),2000年普京总统执政,采取了一系列政策刺激宏观经济增
长,着力打击外贸走私集团,使俄罗斯较快地走出金融危机的阴影。2000年以来,对外贸
易逐年复苏,2000年和2001年的外贸总额分别比上年增长了29.7%和4.85%。俄罗斯
外贸复苏的原因有以下三点,一是国际市场行情对俄出口十分有利;二是生产领域特别是进
口替代型企业的生产增长幅度较大,抑制了进口贸易,顺差大增。2000年和2001年的外
贸顺差分别为610亿美元和496亿美元,2002年头5个月外贸顺差仍保持在186亿美
元的水平上。三是1998年金融危机后卢布贬值,使俄出口商品价格至今仍有竞争力。
二、俄罗斯进出口商品结构与贸易伙伴的分布
1
俄罗斯出口商品结构以能源产品和资源型原料产品为主,能源产品大约占出口商品总额
的40%以上,尤其是石油产品,其受国际市场价格影响甚大,一旦国际油价升高,俄罗斯
的出口形势就好;一旦油价下降,出口额必然减少。再者,金属、宝石及其制品占出口商品
的1/4,俄罗斯的出口商品以初级产品为主,体现了它鲜明的特征。俄罗斯进口商品以机器
设备、运输工具、食品和农业原料为主,其相加几乎占到进口商品总额的60%以上,说明
多年来俄罗斯工业缺乏技术的更新改造,工业设备严重老化。另外,农业产品依然短缺,农
副产品难以满足国内需求,每年不得不动用外汇,大量进口食品。
俄罗斯对外贸易伙伴的区域分布,欧盟居首位,约占俄贸易额的34%,其后依次为独
联体国家、亚太经合组织国家、中东欧国家,它们大约分别占俄贸易额的19~22%、17%
和13%。俄罗斯主要的贸易伙伴分布于五大洲的60多个国家和地区,在欧洲主要的贸易
伙伴有英国、德国、匈牙利、意大利、荷兰、波兰、捷克、斯洛伐克、芬兰、法国、瑞士、
瑞典;在亚洲主要有印度、塞浦路斯、中国,土耳其、日本,在北美洲主要有美国,在非洲
和大洋洲外贸总额很小。俄罗斯与独联体国家具有传统的贸易关系。由于地缘优势和既往产
业链的连接,苏联解体后,俄罗斯与独联体国家依然保持着比较密切的外贸关系,俄罗斯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