俄罗斯对外贸易发展状况与未来趋势 .pdf
俄罗斯对外贸易发展状况与未来趋势2001年11月27日江泽民同志在中央经济工作
会议上指出:“充分利用入世的有利条件,实施多元化战略,千方百计扩大出口,在努力确保
美、日、欧盟和亚洲等传统出口市场的同时,积极开拓俄罗斯、东欧、拉美等新兴出口市场,
大力推行出口市场多元化。加强同俄罗斯、哈萨克斯坦等国的能源合作,应开辟多种进口渠
道,逐步实现石油等重要战略性物资进口渠道的多元化。”为了落实中央经济工作会议精神,
必须认真研究俄罗斯的外贸发展状况与未来趋势,做到知已知彼,把发展对俄罗斯的贸易提
高到战略高度来认识,及时调整我们对外贸易政策。俄罗斯作为世界上最大的转型经济
国家,其巨大的潜在市场越来越成为世界各国,特别是西方各国、跨国企业关注和争夺的对
象。俄罗斯国土辽阔,自然资源十分丰富,工业基础和科技力量雄厚,教育水平和国民素质
较高,与我国的资源秉赋和产业结构形成互补性的格局。因此,发展与俄罗斯的贸易关系,
对我国国民经济的长远发展具有十分重要的战略意义。一、俄罗斯经济转轨后对外贸易
的发展走势俄罗斯从1991年到2001年对外贸易发展表现为“两下两上”的曲折发展进
程,发展走势呈“W”型。具体数据见表1。表11991年~2002年俄罗斯对外贸易发展动
态(单位:亿美元)注:贸易额包括个体贸易。此表转引自《今日俄罗斯市场》中国对外经
济贸易出版社出版,第33页。从表1不难发现,10多年来,俄罗斯对外贸易发展的趋
势可划分为四个阶段:(一)锐减期(1991~1992年)苏联1991年全面解体,1992
年俄罗斯开始实行激进的经济转轨,生产大幅度下降,通货膨胀严重,外贸额锐减。1991年
和1992年外贸总额与上年同比分别减少了33.5%和20.7%,进出口额的锐减是国内经济危机
的重要信号,是经济转轨后国有外贸机构机制失灵而私营外贸机构尚未得到发育的必然结果。
(二)回暖期(1993~1997年)从1993年开始,俄罗斯生产的降幅减小,通货膨胀速度
减缓,一些适应市场经济的部门开始形成并发展起来。到1997年,经济止跌趋升,国内生产
总值首次出现增长,商业部门比较活跃,金融市场比较稳定。在这样的宏观经济背景下,从
1993年起,对外贸易总额比上年增长8.6%,1994年接近锐减期开始的1991年,1997年达到
1619.39亿美元,超过了1991年锐减前的水平,提升到外贸总额的最高点。(三)危机期
(1998~1999年)1998年是俄罗斯对外贸易急剧转折的一年,1998年和1999年俄罗斯
外贸总额分别比上年下降了17.6%和13.3%。这两年俄罗斯对外贸易的下降有以下三点原因。
一是1998年“8.17”卢布大幅度贬值出现金融危机,国内有支付能力的需求锐减,企业投资
能力下降,进口大幅度减少(在金融危机爆发前的1~7月俄进口增长6%,危机发生后的9~
12月俄进口下降56%);二是美国、欧盟等国家对俄发起92起反倾销案,使俄每年因此蒙受
损失约15~20亿美元。三是1998年国际市场行情低迷使出口额大幅度下降,当年俄出口商
品价格平均下跌17.6%,出口收入损失约150亿美元。(四)复苏期(2000年~至今)
[!--empirenews.]2000年普京总统执政,采取了一系列政策刺激宏观经济增长,
着力打击外贸走私集团,使俄罗斯较快地走出金融危机的阴影。2000年以来,对外贸易逐年
复苏,2000年和2001年的外贸总额分别比上年增长了29.7%和4.85%。俄罗斯外贸复苏的原
因有以下三点,一是国际市场行情对俄出口十分有利;二是生产领域特别是进口替代型企业
的生产增长幅度较大,抑制了进口贸易,顺差大增。2000年和2001年的外贸顺差分别为610
亿美元和496亿美元,2002年头5个月外贸顺差仍保持在186亿美元的水平上。三是1998
年金融危机后卢布贬值,使俄出口商品价格至今仍有竞争力。二、俄罗斯进出口商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