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详情

2018版高考语文(江苏专用)大一轮复习规范训练 第三部分古代诗文阅读专题二 第节 鉴赏诗歌的语言 Word版含解析.doc

发布:2018-06-21约1.21万字共13页下载文档
文本预览下载声明
鉴赏诗歌的语言 (时间:150分钟 分值:172分) 题组一 对点练 1. (2015·山东卷)阅读下面的宋词,然后回答问题。(4分) 卜算子 张元幹【注】 风露湿行云,沙水迷归艇。卧看明河月满空,斗挂苍山顶。  万古只青天,多事悲人境。起舞闻鸡酒未醒,潮落秋江冷。 【注】 张元幹,宋代爱国词人。 请对上片前两句中的“湿”“迷”二字分别作简要赏析。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解析 本题考查赏析诗歌语言炼字的能力。可先解释词语“湿”“迷”的本义,再根据词句意思,结合诗歌主旨解释它们在句中的意思及表达的感情。“湿”是风露使得行云充满湿气,表明了环境的潮湿,反映的是词人内心的凄凉。“迷”是说迷失航向,突出的是环境的朦胧,反映的是词人内心的迷惘。 答案 ①“湿”字,描写地面浓重的风露水汽使行云也充满湿气而显得厚重凝滞,突出了外在环境的潮湿、阴冷,表现了作者凄凉和沉重的心情。②“迷”字,描写水面迷蒙的雾气使归舟迷失了航向,烘托出朦胧、迷茫的氛围,表现了作者内心的迷惘。 2.阅读下面这首宋诗,然后回答问题。(5分) 八月七日初入赣过惶恐滩① 苏 轼 七千里外二毛②人,十八滩头一叶身。 山忆喜欢③劳远梦,地名惶恐泣孤臣。 长风送客添帆腹,积雨浮舟减石鳞。 便合与官充水手,此生何止略知津? 【注】 ①这首诗是作者遭贬赴惠州途中所作。②二毛:头发花白。③喜欢:地名,在大散关上。这里代指故乡山水。 首联数字的运用非常巧妙,请作赏析。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 “七千里”极言被贬路途之远,“二毛人”写自己头发花白,“十八滩”写滩多险大,“一叶身”写孤独凄苦。这些数字构成了比喻、对比,既写出了被贬路程之远,又刻画了自己神态之憔悴,还写出了艰难的处境。 3.阅读下面这首隋诗,然后回答问题。(5分) 人日【注】思归 薛道衡 入春才七日,离家已二年。 人归落雁后,思发在花前。 【注】 人日:正月初七。 试对前两句中的虚词“才”和“已”作简要赏析。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解析 赏析时,一要分析其在句子中的作用,二要分析这两个虚词对表现诗歌主旨的作用。 答案 “才七日”,用“才”突出七日时间之短;“已二年”,用“已”表示两年时间之长。以时间的长短对比表现在外时间之长,以入春时间之短,反衬离家时间之长,表达思归之切。 4.阅读下面这首唐诗,然后回答问题。(5分) 长安夜雨 薛逢① 滞雨通宵又彻明,百忧如草雨中生。 心关桂玉②天难晓,运落风波梦亦惊。 压树早鸦飞不散,到窗寒鼓湿无声。 当年志气俱消尽,白发新添四五茎。 【注】 ①薛逢:字陶臣,历侍御史、尚书郎。因恃才傲物,屡忤权贵,仕途颇不得意。②桂玉:喻昂贵的柴米。 这首诗的“诗眼”是首联中的哪个字?试结合全诗内容简要分析。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 “忧”。全诗先写作者生活的艰辛(“心关桂玉”),次写命途的不顺(“运落风波”),最后写生命的衰老(“志气俱消尽”“白发新添”)。 5.阅读下面这首宋词,然后回答问题。(5分) 望江南 李 纲 江上雪,独立钓鱼翁。箬笠但闻冰散响,蓑衣时振玉花【注】空。图画若为工。   云水暮,归去远烟中。茅舍竹篱依小屿,缩鳊圆鲫入轻笼。欢笑有儿童。 【注】 玉花:喻雪花。 “箬笠但闻冰散响,蓑衣时振玉花空”,这两句的描写颇为精妙,请简要赏析。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 “箬笠”“蓑衣”勾勒出钓
显示全部
相似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