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详情

九年级下册第十课历史教案.doc

发布:2017-04-21约2.82千字共3页下载文档
文本预览下载声明
灌南县大圈学校学教案 PAGE - 5 - PAGE - 3 - 灌南县大圈学校学教案 灌南县大圈学校学教案 灌南县大圈学校学教案 灌南县大圈学校学教案 九 年级 历史 科目 主备人 张会建 备课时间: 13 年 月 日 课题:第10课 “冷战”与“热战” 使用时间: 年 月 日 总 11 课时 审核人: 教学目标: 1、简述“铁幕”演说、杜鲁门主义、马歇尔计划及北约和华约的建立等史实,了解美苏两极对峙局面的形成。 2、初步认识霸权主义对人类进步和安全的威胁。 3、深刻认识到世界和平的可贵,深入理解“和平”与“发展”这两大时代主题。 学习重点: 了解美苏“冷战”格局形成的过程及对历史造成的影响。 学习难点: 了解美苏“冷战”格局形成的过程及对??史造成的影响;初步认识霸权主义对人类进步和安全的威胁,认识和平的可贵;注意各个历史事件的前后关联,培养学生分析历史事件的能力。 预习检测: 1、二次大战结束后,美国的经济、军事实力居于世界_______位,它称霸世界的野心日益膨胀,带领西方资本主义国家,对________等社会主义国家采取了除武装进攻之外一切手段的敌对行动,以“遏制”共产主义。这种政策被称为________。 2、1947年3月,_________在国会发表演说,要求运用自己强大的实力,援助受到共产主义“严重威胁”的_______ _。这种“遏制共产主义”、干涉别国内政、加紧控制其他国家的纲领和政策,后来被称为“_____________”。 3、美国在经济方面还推行了援助西欧的“___________”,在军事方面建立了___________________。苏联采取了针锋相对的措施,成立了__________。两极格局由此形成。 4、___________年,苏联解体,美苏两极格局随之结束。 (二)探究交流: 第二次世界大战后,世界并没有走上平坦的和平之路,一张厚重的、隔断东西方的“铁幕”又缓缓地降临…… ■“冷战”的缘起:丘吉尔发表铁幕演说 ●读一读:“从波罗的海的斯德丁(什切青)到亚得里亚海边的里亚斯特,一幅横贯欧洲大陆的铁幕已经降落下来。在这条线的后面,座落着中欧和东欧古国的都城。华沙、柏林、布拉格、维也纳、布达佩斯、贝尔格莱德、布加勒斯特和索非亚──所有这些名城及其居民无一不处在苏联的势力范围之内……在全部历史中,没有一次战争比前不久地球上这么多广大地区沦为废墟的这次大战更容易用及时的行动加以制止。它本来可以不发一枪就被制止住,……但是,谁也听不进。” ●说一说:阅读上述演说材料,分组讨论下列问题: 1、材料中所说“前不久”发生的战争是指什么战争? 2、丘吉尔所说的“铁幕”是怎样“降落”的? 3、分析上述材料你认为丘吉尔的演说隐含着什么对苏政策?这是后来什么政策的信号? ■“冷战”的开始:杜鲁门主义的出台 ●读一读:世界已分为“极权政体”和“自由国家”两个敌对堡垒。美国对外政策的总原则是:帮助自由民族保持他们的自由制度和国家完整,对抗想把共产主义强加给他们的侵略活动。……美国对受到共产主义威胁需要援助的国家给以金钱、原料和技术等方面的支持。 ●议一议:仔细阅读上述文字,讨论交流下列问题: 1、杜鲁门主义的主要内容及其实质各是什么? 2、为了援助受共产主义威胁的国家,杜鲁门政府采取的重大措施是什么? ■“冷战”的实施:北约和华约的对峙 ●读一读:读图分析法是学习历史的一种非常直观和有效的方法。 ●做一做:阅读上面插图,结合所学知识,分组抢答下面问题。 1、图例中的“A组织”是________组织;图例中“B组织”是__ _组织。 2、从图中可以看出“A组织”和“B组织”的范围各主要集中在什么地区? 3、图中“A组织” 建立于何时? “B组织”又 建立于何时? 4、举二例说明“A组织”在世界上扮演的角色是什么? ■“冷战”的终结:1991年苏联解体 ●读一读:20世纪经历了两次世界大战和一个长达近半个世纪的“冷战”,导致了世界格局的三次大变动。 ●想一想:分组讨论并交流展示下列问题: 1、第一次世界大战后,帝国主义列强建立了什么体系? 2、第二次世界大战后,形成了以哪两个国家为首的两极格局? 3、两极格局结束的标志是什么? 4、你怎样认识当今正在变化的世界格局? 三、训练反馈: (一)精挑细选(每题1分,共4分) 1、1945年5月8日,美国驻苏
显示全部
相似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