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次函数与全等三角形》教学设计.pdf
第十九章一次函数
习题专题课(2)
——一次函数与全等三角形
【教学目标】
(1)在平面直角坐标系中,结合一次函数图象体验构造全等三角形的常用方法——作与坐标轴平行或垂直
的边,达到利用坐标表示直角边的目的.
(2)在具体情景中,通过探究、交流、反思等活动获得构造图形的体验,初步感受建模的思想.
(3)进一步体会数形结合和分类讨论的数学思想方法.
【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点:结合勾股定理,利用一次函数上的点的坐标表达出相应线段的长度;利用线段长求出相应点的
坐标,利用点的坐标求出一次函数的解析式;
教学难点:结合题目背景,利用一次函数图像上的特殊点找出或构造全等三角形,利用全等三角形的性质
解决问题。
【教学过程】
教学环节教学内容设计意图
活动1:复习旧知
作出函数y3x+2的图象,观察图象回答下列问题.
(1)x取何值时,3x+20?
(2)x取哪些值时,3x+22?
(3)x取哪些值时,3x+2-1?
(4)AO___________,BO___________,
(5)AB___________活动1:复习旧知,回顾一
次函数与方程、不等式之间
的关系,理解点的坐标与线
环节一、段之间的关系。
复习旧知
H
归纳:当一次函数中的一个变量的值确定时,可以用一元一
次方程确定另一个变量的值;当已知一次函数中的一个变量
取值的范围时,可以用一元一次不等式(组)确定另一个变
量取值的范围;已知一次函数上两点坐标,可结合勾股定理
1
求出两点间的距离。
通过学习典型例题,感受
活动2:探究新知
一次函数上的点的坐标与线
典型例题:如图1,已知直线y=2x+2与y轴,x轴分别交段长度的相互转化,结合平
面直角坐标系、三角形全等
于A,B两点,以B为直角顶点在第二象限作等腰Rt△ABC
的判定解决相应的代数几何
(1)求点C的坐标,并求出直线AC的关系式;综合问题,问题的设置由浅
入深,第(1)问是常规的几
(2)如图2,直线CB交y轴于E,在直线CB上取一点D,
何模型,第(2)问让学生感
连接AD,若AD=AC,求证:BE=DE.知如何从结论入手,进行逆
推,证明线段相等证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