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详情

人教版高中生物必修3第五章 生态系统的稳定性 课件 (共26张PPT).ppt

发布:2018-04-30约1.67千字共26页下载文档
文本预览下载声明
物理沉降 化学分解 微生物分解 二、生态系统的自我调节能力 河流受到轻微污染时,如何恢复正常? 森林中的害虫和食虫鸟的数量变化关系 负反馈调节在生态系统中普遍存在,它是生态系统自我调节能力的基础 二、生态系统的自我调节能力 原方向 原方向 发生偏离 发生偏离 正反馈调节 更加偏离 负反馈调节 回到原来方向 错上加错 改斜归正 生态系统在受到外界干扰时,依靠自我调节能力来维持自身的相对稳定。 二、生态系统的自我调节能力 当干扰因素的强度超过一定限度时,生态系统的自我调节能力迅速丧失,生态系统就到了难以恢复的程度。 阅读教材110-111页相关内容,回答以下问题: 三、抵抗力稳定性和恢复力稳定性 什么是抵抗力稳定性和恢复力稳定性? 抵抗力稳定性的和恢复力稳定性的核心是什么? 森林生态系统、草原生态系统抵抗力稳定性和恢复力稳定性谁强谁弱? 总结“抵抗力稳定性和恢复力稳定性与生态系统自身的组分和营养结构之间关系” 抵抗力稳定性 恢复力稳定性 抵抗干扰,保持原状 遭到破坏,恢复原状 生态系统抵抗外界干扰并使自身结构功能保持原状的能力。 生态系统在受到外界干扰因素的破坏后恢复到原状的能力。 三、抵抗力稳定性和恢复力稳定性 森林遭遇持续的干旱气候时,树木往往扩展根系的分布空间,以保证获得足够的水分,维持生态系统的正常功能。 一场火过后,森林中的种群密度降低,但是由于光照更加充足、土壤中无机养料增多,许多种子萌发后,迅速长成新植株。 抵抗力稳定性 恢复力稳定性 三、抵抗力稳定性和恢复力稳定性 草原遭受蝗虫的采食后,草原植物就会增强其再生能力,尽可能减缓种群数量的下降。 草原大火过后,“野火烧不尽,春风吹又生”。 抵抗力稳定性 恢复力稳定性 三、抵抗力稳定性和恢复力稳定性 森林生态系统、草原生态系统抵抗力稳定性和恢复力稳定性谁强谁弱? 抵抗力稳定性强 恢复力稳定性弱 抵抗力稳定性弱 恢复力稳定性强 抵抗力稳定性的判断 生态系统的成分越多,营养结构越复杂,自动调节能力越强,抵抗力稳定性越高; 恢复力稳定性的判断 生态系统的成分越多,营养结构越复杂,遭到破坏后恢复原状越难 ,所以恢复力稳定性越低; 三、抵抗力稳定性和恢复力稳定性   一般的,对一个生态系统来说,抵抗力稳定性与恢复力稳定性存在负相关关系。 思考:结构简单的生态系统,恢复力稳定性一定高吗?   北极苔原生态系统中,动植物种类稀少,营养结构简单,其生产者主要是地衣,其他生物大都直接或间接地依靠地衣生活。假如地衣受到大面积破坏,整个生态系统就会崩溃。因此,苔原生态系统的抵抗力稳定性和恢复力稳定性都很低。 1、生态系统是由 与它的 相 互作用而形成的统一整体。 2、生态系统的结构包括: 和 。 3、生态系统的功能包括: 、 、 。 第5节 生态系统的稳定性 生物组教师:王冠华 学习目标 1、阐明生态系统的自我调节能力。 2、举例说明抵抗力稳定性和恢复力稳定性。 3、简述提高生态系统稳定性的措施。 4、认同生态系统稳定性的重要性,关注人类活动对生态系统稳定性的影响。 什么是生态系统的稳定性? 为什么生态系统具有稳定性? 生态系统的稳定性是怎么维持的? 生态系统具有保持或恢复自身结构和功能相对稳定的能力。 包括:抵抗力稳定性和恢复力稳定性 原因:生态系统具有自我调节能力 二、生态系统的自我调节能力 阅读教材,分析实例,生态系统是如何通过自我调节达到相对稳定的? 实例1:轻微污染的河流,如何恢复正常? 实例2:森林中的害虫和食虫鸟的数量变化关系? 小组讨论:用文字、箭头构建一个害虫种群和食虫鸟种群之间的负反馈调节概念模型
显示全部
相似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