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详情

蔬菜育种专题-萝卜.ppt

发布:2020-11-18约4.81千字共40页下载文档
文本预览下载声明
蔬菜育种专题-萝卜;主要内容;公元前l000一前558年的《诗经》中就有“采葑采菲”的记载,其中“菲”就是萝卜,可见,萝卜在我国栽培至少有3000年以上的历史,几千年来,萝卜一直是我国人民主要蔬菜之一,据农业部1989年统计,全国萝卜栽培面积约450多万亩,仅次粮菜兼用的马铃薯。全国各地区,除冰天雪地季节外都有不同的类型品种在露地栽培,目前适合不同地区不同季节不同用途的农家主栽品种约2000个,所以对萝卜品种的选择和培育历来受到农家和科学工作者重视。早在公元前300多年的《尔雅》中就记有萝卜“四时皆可能,然不如末伏秋初为善”.又说“老圃云:萝卜一种而四名,春曰破地椎,夏曰夏牛,冬曰萝卜,秋曰“土酥”。公元1314年的《王帧农书》中记有;“北方一种脆萝卜,生食无渣,—种名为‘选择’的萝卜肉白而昧甘辛”。《农桑辑要》也有不同季节播种不向品种的记载。可见萝卜的选育种工作在我国有很长的历史了。 最近十多年来是我国萝卜育种工作历史上最盛时期,共育成各类型新品种70多个,尤其杂种优势利用上达国际领先水平,在雄性不盲系利用上表现尤为突出。国外萝卜育种多用自交不亲和系制种,实践证明,利用雄性不育系制种,方法简易,遗传性稳定,杂交率高。我国学者利用雄性不育系育成各种类型的优良一代杂种40多个。 在国外,萝卜育种以日本最盛。他们育种目标重点在抗病和提高品质上。尤其是加工品质,如“干理想大根”、“新八洲”等表现皮薄肉嫩,肉质致密,生育期短。此外,还有叶用萝卜和芽用萝卜。韩国也是萝卜育种大国,利用自交不亲和系育出许多高产、抗病,菜用和水果用的兼用品种。;第一节 萝卜种质资源;;; (二)进化 每一个植物种都有多种的群体存在,该群体就是这种植物进化的基本物质结构,在自然群体中因其遗传性及生产因素逐渐的变化,从而改变了其遗传潜力。 根据细胞胚胎学的观察,萝卜属是二倍体基础上进化的,它的持点是雌雄蕊异熟,有利于杂交,特别是在栽培条件下渐渗杂交和随机交配有利于遗传重组(1990)。 在二倍体(2n)基础上发育成多种类型,可以用自发基因突变和基因重组来解释。???各种气候条件的影响下,自然选择促进产生栽培植物的地理生态类型。在遗传生态因素的影响下,产生了野生植物区系所没有的植物。它适应于—定的生存条件。萝卜种突出的生物学特点是能够形成贮存营养的器官—一肉质根。野生萝卜的肉质根极小,无食用价值。 18—19世纪通过突变及基因渐渗和人工的改良途径,有了各种形状及重量的肉质根。欧洲及中国的四季萝卜)为矮生类型。在日本岛屿的亚热带季风区产生了巨大型萝卜基因,肉质根单根重10一30kg,是在一个孤立的岛屿上有这样“萨库拉基马”大根。欧洲萝卜品种不具有巨大型基因,把它栽培在季风区也得不到巨大型萝卜。这就证明不同生态地区植物突变基因有独特持性。在地理条件影响下,在一定程度上决定基因突变(1990)。;(三)分类 关于萝卜的分类可谓众说纷纭红,变异较大,品种繁多,分布较广,横跨整个欧亚大陆,自然选择,造成命名的复杂和困难。 萝卜属普通种包括3个变种,短细长萝卜、黑萝卜及中国一年生油料萝卜。 根据角果表面瘤状凸起及其光滑程度分为3个种,萝卜属普通种(短细长萝卜、黑萝卜及中国一年生油料萝卜)、长角萝卜、野萝卜。 我国李鸿渐等依各种萝卜对春化的条件不同要求及光照对萝卜抽薹开花影响的研究,把萝卜品种分为四个系统:春性系统、弱冬性系统、冬性系统及强冬性系统。;二、近缘植物;三、我国萝卜种质资源的地理分布;第四区为甘肃、青海、西藏等地。气候干燥高寒,昼夜温差大。无霜期仅为90—134天。萝卜品种类型较少,品种特点是耐寒、耐旱。有89个萝卜品种。 第五区为上海市和浙江、江西、福建、湖南、湖北等省。气候温暖湿润,萝卜品种及类型较多,生长季节较长。萝卜多为白皮白肉的品种,有145个萝卜品种。 第六区为广东、广西及台湾等省。全年无霜冻,周年露地栽培蔬菜。该地区气温高,降雨量大,昼夜温差小,大部分萝卜肉质根为细长型,有25个品种(除台湾省外)。 第七区为四川、云南等西南地区。气候为垂直分布,差异非常明显。秋冬季节萝卜播种面积较大,萝卜品种资源极其丰富。有274个萝卜品种。 我国栽培萝卜品种资源集中分布在第三区,即山东、江苏及安徽等省。该地区集中了620多个萝卜品种,占全国品种总数45.55%。如此丰富的栽培变异类型与萝卜起源有密切关系。分布集中而形态变异最丰富的地区往往是该作物的起源地。 中国栽培萝卜肉质根皮色分为深绿、绿、深红、粉红、紫红、浅紫、绿/白、粉红/白、紫/白等10种颜色。而这种变异幅度与栽培品种的数量有密切关系。 第三区绿皮色萝卜品种占全国所有绿色萝卜品种的82.85%,几乎部绿皮萝卜品种集中在第三区。同时近半数红皮萝卜
显示全部
相似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