机械工业和国民经济的关系.ppt
文本预览下载声明
机械工业与国民经济的关系 姓名:杨连强 班级:本机制一班 学号:201040110106 机械工业与国民经济的关系 机械工业是国民经济的基础性产业,也是国民经济的装备产业。机械工业承担着为国民经济各部门、各行业提供技术装备和生产工具的任务。因此机械工业的发展水平在很大程度上影响着甚至决定着相关产业部门的技术进步和产业发展水平。机械工业的发展对整个国民经济的发展和民族振兴具有举足轻重的作用 男耕女织 在传统生产工具中最重要有两种,一是男人的犁,一是女人的纺车。犁的进化史就是古代农业史。纺车史就是工业史。以铁犁牛耕为主要方式的精耕细作是我国传统农业的一个基本特征,以家庭为生产、生活单位的“男耕女织”的小农经济是我国传统农业社会生产的基本模式。因此,男耕女织长期成为农业与家庭手工业结合的基础,成为自然经济的标志。 机械工业发展的历史性阶段 2000年至2010年,是我国机械工业发展的“黄金十年”。十年间, 我国机械工业规模以上企业从3.4万家增加到10.5万家,资产规模从2万亿元增长至10.4万亿元,总产值从2000年的1.44万亿元提高到2010年的14.38万亿元,年均增速高达25%以上。提前一年完成“十五”、提前两年完成“十一五”目标任务。 十一五机械工业的业绩 * (一)机械工业是国民经济的支柱产业 (二)机械工业在国民经济中的重大作用 (三)机械工业的发展影响国民经济的发 展 国民经济中的任何行业的发展,必须依靠机械制造业 的支持并提供装备;在国民经济生产力构成中,制造技术的作用占60%以上。美国认为社会财富的来源机械制造业占68%;当今制造科学、信息科学、材料科学、生物科学等四大支柱科学相互依存,但后三种科学必须依靠制造科学才能形成产业和创造社会物质财富。而制造科学的发展也必须依靠信息、材料和生物科学的发展,机械制造业是任何其他高新技术实现工业价值的最佳集合点。例如,快速原型成型机、虚拟轴机床、智能结构与系统等,已经远远超出了纯机械的范畴,而是集机械、电子、控制、计算机、材料等众多技术于一体的现代机械设备,并且体现了人文科学和个性化发展的内涵。 从美国来看,自二次世界大战以来,美国对机械制造业的发展十分重视。从50年代以来,在美国大学中设置工业工程专业,培养机械制造系统人才,着眼于世界市场竞争,企图霸占国际制造业市场。50年代初,当第一台数控机床在美国麻省理工学院诞生以后,美国在机械制造业中采取的主导政策是走数控和计算机群控,实现机械制造业中占主导地位的中小批量生产自动化的道路,以提高生产效率。但实践证明这一策略未能秦效,在机械制造业的国际竞争中,德国和日本是胜利者。70年代转向吸取德、日经验,使中、小批量生产通过成组技术(GT)实现生产系统柔性化和自动化。 1979年美国国会通过议案拨款发展柔性化制造系统,并于80年代末完成了高度柔性化的全自动化小型工厂(small work)标准化工作,并向中小型企业推广。但由于忽略了市场的多变性和人因的作用,在与德、日的竞争中未能占上风,而使机械制造业每况愈下,一度认为机械制造业已成“夕阳工业”。通过10年论证,从概念上实现了从柔性制造到敏捷制造的转化,把宏观的国际市场需求与具体的公司生产密切结合,充分发挥人的因素,形成对市场的快速反映,提出了敏捷制造的新概念。 近年来,我国机械制造业有了很大的发展,特别是改革开放以来,我国机械制造业充分利用国内外两方面的资金和技术,进行了较大规模的技术改造,使制造技术、产品质量和经济效益有了很大的提高,为推动国民经济发展起了重要作用。企业技术创新能力不断增强,为国民经济建设提供了大量的技术装备;一些重要产品产量跃居世界前列,市场占有率不断提高。中国已形成了具有相当规模和水平的制造体系,成为世界瞩目的制造大国。 机械工业是国民经济发展的基础,是我国经济增长的主要牵引力。机械制造工业对人类社会经济的发展有着重要的作用。它是国民经济的装备部门,是促进科学技术转化为生产力的基础性产业。振兴机械制造业是我国走向经济强国的根本措施,唯此才能掌握我国经济发展的主动权,才能确保国家的经济安全。 在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以后的三年中间,依靠工人阶级和广大人民群众在劳动战线上的高度的积极性和创造性,在一九五二年,即我国结束经济恢复阶段的这一年,我国工业农业总产值(包括工业、手工业、农业和农村副业的全部产值,这种产值都是按一九五二年的不变价格计算的,下同),比一九四九年增长了百分之七十七点五,其中:现代工业增长了百分之一百七十八点六,农业(包括农村副业)增长了百分之四十八点五。一九五二年,工业和农业的主要产品的产量,除个别的以外,都超过了解放前的最高水平。由于
显示全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