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详情

如何作好进料-制程-成品品质相关管理.ppt

发布:2018-04-12约1.66万字共96页下载文档
文本预览下载声明
1 如何做好进料、制程、成品质量管理 2 目录 一、质量定义与品管制度演变 二、现场制程管制 三、進料、制程與成品管制 四、品管技術 3 一、质量定义与品管制度演变 1.品质的意义 2.品质的构面 3.质量管理之演变 4 1.品质的意义 (1).产品质量 ①.朱兰:质量是满足顾客的需求(使用期间之适合性)。 ②.费根堡:质量是使顾客满意的产品(消费条件之满足性,如价格与用途等)。 ③.石川馨:质量是会让顾客满意的去购买的产品(创新之满足性,如可靠与 外观)。 ④.戴明:质量是由顾客来衡量的(市场之满足性)。 ⑤.克劳斯比:质量就是符合需求(制造之符合性)。 (2).工业制品的质量 ①.实用性:操作容易,使用方便。 ②.安全性:安全舒适,无公害。 ③.经济性:物美价廉,发挥产品功能。 (3).业务的质量 「下工程就是顾客」把自己的工作做好,不使下工程麻烦。顾客分为内部 顾客(同事、主管、部属)和外部顾客(消费者)。因此,要了解下工程(顾 客)所需要的是什么,同时创造「顾客」所需要的东西。 5 2.品质的构面 产品的质量可由许多方面来评估,区分这些不同的质 量构面是非常重要的。一般质量的构面如下: (1).功能性(产品能达成它的功能吗?) (2).可靠性(产品多久会故障一次?) (3).维护性(产品的维护有多容易?) (4).耐久性(产品能使用多久?) (5).美质(产品看起来像什么?) (6).特色(产品的特色为何?) (7).感觉得到的质量(公司或产品得到什么评价?) (8).标准符合度(产品是否完全符合消费者的期望?) 上述(1)+(2)+(3)=妥善性(availability) 6 3.质量管理之演变 (1).操作员的质量管理(operator quality control) (2).领班的质量管理(foreman quality control)(~1920) (3).检验员的质量管理(inspection quality control ;QI )(1920~1940) (4).统计质量管理(statistical process control,简称SPC;QC)(1940~1960) (5).全面质量管制(total quality control,简称TQC;CWQC )(1960~1980) (6).全面质量管理(TQM)(1980~1990) (7).质量管理系统(QMS;ISO-9000)(1990~2000) (8).6个标准差(6σ)(2000~2005) 7 全面质量管理(TQC) 8 全公司品管(CWQC) 10 6σ质量改善系统 (1).问题说明(D:Define)。 选定改善主题,说明异常原因与制定改善目标。 (2).问题资料搜集与汇整 (M:Measure)。 异常原因之数据搜集,并说明搜集方法之程序与正确性。 (3).问题数据解析与确认(A:Analyze) 找出不良原因 对数据进行分析,找出影响异常之可能原因。 (4).改善方案选择与执行(I:Improvement)。 选择可行之改善方案并确认改善之结果。 (5).可行方案持续维持(C:Control)。 改善目标之管制方法与标准化。 11     二、现场制程管制 1.现场发生不良品的原因 2.班组长如何控制不良品 3.操作者如何控制不良品 4.预防不良品产生的方法 5.不良品的控制 6.返工的管制 7.车间对操作者的培训 8.不良品处置 9.如何避免员工在工作中小错不断 10.作业指导书的作用 11.制造流程图 12.作好工序质量控制 13.把握好现场的变化 14.把后道工序当客户 15.如何防止外观瑕疵 12 1.现场发生不良品的原因(1) 不良品产生的原因主要集中在产品设计、工序管制状态、采购等环节、 错误的操作力法、不良物料及错误的设计都可导致不良品产生。 一般来 说,现场所产生的不良品有下列情形: 1.片面追求产量,忽
显示全部
相似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