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乘法的初步认识》(教学设计)-2024-2025学年二年级上册数学西师大版.docx
《乘法的初步认识》(教学设计)-2024-2025学年二年级上册数学西师大版
科目
授课时间节次
--年—月—日(星期——)第—节
指导教师
授课班级、授课课时
授课题目
(包括教材及章节名称)
《乘法的初步认识》(教学设计)-2024-2025学年二年级上册数学西师大版
课程基本信息
1.课程名称:《乘法的初步认识》
2.教学年级和班级:二年级
3.授课时间:2024-2025学年第一学期第3周星期三上午第二节课
4.教学时数:1课时
核心素养目标
1.发展数学抽象能力,通过乘法概念的理解,引导学生从具体的数量关系抽象出乘法的运算规则。
2.培养逻辑推理能力,通过解决实际问题,让学生学会运用乘法解决问题,并发展推理过程。
3.提升运算能力,通过实践操作和练习,使学生掌握乘法的基本运算技巧,提高计算效率。
4.增强应用意识,让学生认识到乘法在日常生活中的应用,激发学习数学的兴趣和实用性。
学习者分析
1.学生已经掌握了哪些相关知识:
学生在进入二年级上册之前,已经对加法和减法有一定的了解,能够进行简单的两位数加减法运算。此外,他们可能已经接触过简单的乘法口诀,但对于乘法作为运算符号的意义和规则还未完全理解。
2.学生的学习兴趣、能力和学习风格:
二年级学生的好奇心强,对新鲜事物充满兴趣。他们在数学学习上表现出一定的抽象思维能力,但具体运算能力相对较弱。学习风格上,有的学生偏好直观操作,通过实物或图形来理解概念;有的学生则更倾向于逻辑推理,喜欢通过解题过程来学习。
3.学生可能遇到的困难和挑战:
学生在理解乘法概念时可能会遇到困难,尤其是在从具体到抽象的过渡过程中。他们可能难以把握乘法与加法之间的关系,以及乘法在解决实际问题中的应用。此外,对于乘法口诀的记忆和运用也可能成为学生学习的挑战。因此,教学中需要通过多种教学策略帮助学生克服这些困难。
教学资源
-软硬件资源:电子白板、计算机、打印机、彩色纸张
-课程平台:学校内部网络教学平台
-信息化资源:乘法相关的电子教案、动画演示课件
-教学手段:实物教具(如小棒、计数器)、乘法口诀卡片、多媒体教学软件
教学过程
1.导入新课
(教师站在教室前面,面带微笑地对学生说:)
同学们,你们还记得我们之前学习的加法和减法吗?它们在数学中是非常重要的基本运算。今天我们要学习的是另一种新的运算——乘法。你们有没有听说过乘法呢?让我们一起走进乘法的世界,看看它有哪些神奇的奥秘吧!
2.知识探究
(教师引导学生探究乘法概念,以下是教学过程中的细化步骤:)
(1)呈现乘法算式
教师在电子白板上展示几个简单的乘法算式,如2×3=6、4×5=20等,并提问:“同学们,你们知道这些算式代表什么意思吗?”
(2)联系生活实际
教师通过生活中的例子,如购物时的价格计算,让学生感受乘法在生活中的应用。例如,一个苹果2元,买5个苹果需要多少钱?引导学生用乘法计算。
(3)展示乘法口诀
教师引导学生复习已学过的乘法口诀,如一乘一等于一,二乘二等于四等,帮助学生建立乘法的基本概念。
(4)探究乘法与加法的关系
教师通过比较乘法算式和加法算式,让学生观察两者之间的异同,引导学生理解乘法是加法的简便运算。
(5)分组讨论
教师将学生分成小组,要求每个小组用小棒或计数器演示一个乘法算式,如3×4,并讨论如何通过加法得到乘法的结果。
3.实践操作
(1)小棒操作
教师为学生提供小棒,要求他们用小棒表示出3×4,引导学生观察小棒的排列规律,并理解乘法运算的意义。
(2)计数器操作
教师为学生提供计数器,要求他们用计数器表示出3×4,引导学生观察计数器的运行规律,并理解乘法运算的意义。
4.应用练习
(1)解决实际问题
教师提出几个实际问题,如“小明有3个苹果,他的朋友又送给他4个苹果,他现在一共有多少个苹果?”要求学生运用乘法进行计算。
(2)巩固练习
教师布置一些乘法练习题,让学生在课堂上完成,并及时巡视,指导学生正确计算。
5.总结反思
(教师站在教室前面,对学生说:)
同学们,今天我们学习了乘法,你们掌握了乘法的概念和运算方法吗?接下来,让我们一起回顾一下今天的学习内容。首先,我们要记住乘法是加法的简便运算;其次,我们要学会运用乘法解决实际问题;最后,我们要在日常生活中多加练习,提高自己的运算能力。
6.作业布置
(教师对全班学生说:)
今天的作业是:完成课后练习题,复习乘法口诀,并尝试用乘法解决生活中的问题。
(学生认真听讲,做好笔记,期待着在接下来的学习中掌握乘法。)
教学资源拓展
1.拓展资源:
-乘法在历史中的应用:介绍乘法在古代数学中的发展,如古埃及和巴比伦的乘法表,以及中国古代的算筹和算盘。
-乘法在科学领域的应用:探讨乘法在物理学、化学、工程学等科学领域的应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