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详情

普通逻辑与学第一讲 概 述 .ppt

发布:2017-10-02约2.79千字共16页下载文档
文本预览下载声明
第一讲 概 述 一、逻辑学的历史发展 1、逻辑是什么 2、逻辑的产生和发展 二、普通逻辑研究的对象 三、逻辑与语言 四、逻辑的功能与作用 1、 “逻辑”是什么 1.1 逻辑的词源: 词源上可追溯到希腊词“逻各斯”(logos,复数logoi) 1.1.1亚里士多德:用“逻各斯”指议论和论证;但用“分析”或“分析学”指他关于推理的理论。 1.1.2斯多葛学派:用“逻各斯”指论辩术和修辞学。 1.1.3逍遥学派和古罗马西塞罗:用论辩术(dialectica)表示包括逻辑和修辞的科学。 1.1.4欧洲中世纪的逻辑学家有时候用“logica”,有时候用“dialectica”表示逻辑。 1.1.5近代,西方才通用“logic”或“logique”等表示逻辑这门科学。 1.2 “逻辑” 的主要含义有: (1)客观事物的规律; (2)某种理论、观点;(3)思维的规律、规则; (4)逻辑学或逻辑知识. 1.3 “logic”在中国的翻译:李之藻《名理探》; 1896年《辩学启蒙》;严复1905年《穆勒名学》。 “logic”的中译名还有论理学、理则学等。严复是把它音译为“逻辑”的第一人。 1.4 “逻辑”在中文中的主要含义 1.4.1 客观事物的一般规律 1.4.2 某种理论或对某问题的观点、看法 1.4.3 思维的规律或法则 1.4.4 作为一门学问的逻辑学 2、逻辑的历史发展 2.1 中国古代逻辑的产生 2.2 古代印度逻辑的产生 2.3 古希腊逻辑的诞生和发展 2.4 古典形式逻辑的现代发展 2.1 中国古代逻辑“名辩学”的产生 2.1.1 辩学的经典--《墨经》:《经》上、下,《经说》上、下,《大取》、《小取》共六篇 研究了何谓“辩”:“辩者,争彼也,辩胜,当也。” 讨论了“名”、“辞”、“说”等思维形式 2.1.2 名学的经典《荀子·正名》 2.2印度古代逻辑“因明学”的产生 古印度宗教发达,派别林立,盛行论辩之风。 如果“雅辞赡美、妙辩敏捷”则“驭乘宝象,导从如林”;如果“辞锋挫锐,理寡而辞繁”则“面涂污泥,弃之荒野。” 2.2.1 《正理经》:宗、因、喻、合、结五支。 2.2.2 因明学,即佛教逻辑。基本经典是公元6世纪陈那著《因明正理门论》、其弟子商羯罗主的注解性著作《因明入正理论》。把五支改为“宗、因、喻”三支,与三段论推理形式基本一致。 2.2.3 因明的含义:“因”表示推理的根据,而“明”指理论或学说。“因明”就是关于推理的学说。 2.3 古典逻辑的产生和发展 亚里士多德:以三段论为核心的词项逻辑 斯多葛学派:命题逻辑 中世纪及文艺复兴:语言的指称、词项的性质、推论学说 培根:16世纪归纳逻辑,三表法 17世纪的《波尔·罗亚尔逻辑》:概念论、命题论、推理论和方法论四部分内容 康德:首次提出逻辑是关于一般思维之单纯形式的科学。 穆勒: 19世纪的“穆勒五法” 古典形式逻辑的现代发展 1、莱布尼茨:思维演算、人工语言 2、布尔:逻辑代数 3、皮尔斯:关系逻辑 4、弗雷格:形式化语言取代日常语言;建立了历史上第一个严格 的谓词演算系统 5、罗素:建立了四个演算系统(命题、谓词、类、关系),标志着数理逻辑的正式诞生 6、哥德尔:对逻辑系统自身的一致性和完备性研究 7、集合论、模型论、证明论、递归论的诞生 现代逻辑体系 一、基本逻辑 1.标准逻辑:命题逻辑、量词逻辑(谓词逻辑、关系逻辑)、数学逻辑(模型论、集合论、递归论、证明论) 2.非标准逻辑:多值逻辑、模态逻辑、模糊逻辑、直觉主义逻辑和相干逻辑。 二、元逻辑 1.逻辑语法学 2.逻辑语义学 3.逻辑语用学 三、应用逻辑 1.认知逻辑 2.问题逻辑 3.规范逻辑 4.时态逻辑 5.量子逻辑 6.电路分析逻辑 二、普通逻辑的研究对象 1、国内外关于逻辑研究对象的不同看法 恩格斯:逻辑是关于思维过程本身的规律的学说 美国《哲学百科全书》:逻辑研究各种推理的有效性 英国《哲学辞典》:逻辑的中心议题是有效的推理、它的系统化及相 关概念的研究 金岳霖:以思维形式及其规律为主要研究对象的科学,同时涉及简单的逻辑方法 人民大学哲学系:研究思维的形式结构及其规律的科学 王路:研究推理的有效性、研究必然地得出 诸葛殷同:逻辑是主要研究推理形式和证明形式的科学 2、普通逻辑的研究对象 普通逻辑的主要研究对象是思维的形式结构及其规律。 普通逻辑研究的核心内容是有效的推理 “普通逻辑”并不是一个逻辑分支 3、逻辑形式 概念的逻辑形式:复合概念有逻辑结构。譬如,“非党员”、“青年教师”、“哲人科学家”等 命题的逻辑形式:(1)具有不
显示全部
相似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