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气污染控制工程教案007二.doc
文本预览下载声明
高宽比: b0不大于600mm,高不受限制。
长度l0=0.15~0.30d0, d0为当量直径, l0=200~350mm,不超过500mm。
扩张管
出气管 u0为18~22m/s。
第 17 次课 2 学时
上次课复习:
1. 捕集效率
2. 文丘里洗涤器
本次课题(或教材章节题目):第六章 除尘装置
第四节 过滤式除尘器 1. 袋式除尘器的除尘原理
2. 压力损失 教学要求:1、了解并掌握袋式除尘器除尘机理和特点;
2、了解袋式除尘器的压力损失 重 点:1. 袋式除尘器除尘机理
2. 除尘器的压力损失 难 点: 袋式除尘器除尘机理 教学手段及教具:多媒体 讲授内容及时间分配:
1. 袋式除尘器除尘机理
2. 压力损失
讲课时间:2学时
课后作业
P229 6.23 6.24 参考资料
教 学 内 容 第四节 袋式除尘器
布袋除尘器是古老而广泛采用的除尘方法,它是利用纤维织物的过滤作用进行除尘,是干式高效除尘器。适用于粒径小于1μm的颗粒。
特点(优点):随着纤维布厚度的加厚,除尘效率是增加的。
除尘效率高,可达99%以上,回收一部分干料,净化气体可循环使用,节省能源;
适应性强,能处理不同类型的颗粒污染物(包括电除尘器不易处理的高比电阻粉尘),袋滤器可大可小;
操作弹性大,入口气体含尘浓度变化较大时,对除尘效率影响不大;
结构简单,使用灵活,便于回收干料。
缺点:
不易处理湿度大,粘度大的气流,投资较高;
压力损失大,造成处理风量小,能耗大,压力降过大,粉尘造成局部穿孔,并造成滤布损失大;
其应用受到滤布耐温、耐腐等操作性能的限制,
一般滤布的使用温度应小于300℃,烟气温度不能低于露点温度。
布袋除尘器所用的滤布多为圆柱形(d=125-500mm),也有扁形的,滤袋长一般为几米,现在此法已在冶金、水泥、化工、陶瓷、食品等不同的部门得到广泛的应用。
教 学 内 容 一、袋式除尘器的原理
(一)除尘机理
袋式除尘器是利用棉毛、人造纤维等织物进行过滤的一种除尘装置,滤料本身的网孔较大,约20~50μm,绒布约5~10μm,却能除去粒径1μm以下的颗粒,除尘效率很高。新滤料除尘效率不高。
其机理涉及筛滤、惯性碰撞、滞留、扩散、降电、重力沉降。
筛过作用:当粉尘粒径大于滤布孔隙或沉积在滤布上的尘粒间孔隙时,粉尘即被截留下来。由于新滤布孔隙远大于粉尘粒径,所以阻留作用很小,但当滤布表面积沉积大量粉尘后,阻留作用就显著增大。
惯性碰撞:当含尘气流接近过滤纤维时,气流将绕过纤维,而尘粒由于惯性作用继续直线前进,撞击到纤维上即会被捕集,这种惯性碰撞作用,随粉尘粒径及流速的增大而增强。
a.惯性碰撞除尘机理
3.扩散和静电作用
小于1μm的尘粒,在气流速度很低时,其除尘机理主要是扩散和静电作用,
如图b所示:
扩散:布朗运动引起,它随气速的降低,纤维和粉尘的直径的减小而增强。
电力:带电荷相反时
重力沉降:当缓慢运动的含尘气流进入除尘器内,粒径和密度大的尘粒可能因重力作用自然沉降下来。
(二)除尘过程
概括:含尘气 滤料 形成粉尘初层 过滤、清灰(保持初层)
滤布的除尘过程:含尘气体通过滤袋,过一段时间后,表面积聚了一层粉尘层(称为粉尘初层),在以后的运行中,粉尘除层成了主要过滤层,滤布只起着形成粉尘初层和支撑它的骨架作用,由于粉尘初层的影响,网孔较大的滤料也能获得较高的除尘效率,随着滤料上粉尘的积聚,除尘效率和压力损失都相应增加,当滤料两侧压差很大时会把已附着在滤料上的细尘挤压过去,使效率降低。另外,阻力过高,处理风量显著下降,影响排放效果,故除尘器应控制一定的阻力,及时清灰,但不能破坏粉尘初层。
教 学 内 容
二、压力损失
压力损失决定着装置的能耗大小、除尘效率、清灰时间间隔。
除尘器的压力损失ΔP包括清洁滤料的压力损失和泥料上粉尘层的压力损失
R为粉尘层的平均比阻力,Kg/m2,为μ=1Pa·s ,m=1Kg/m2时的粉尘阻力。
μ——气体粘度, Pa·s;
ξ ——总阻力系数,1/m;
ξ0——清洁滤料的阻力系数,1/m;
Vf——过滤速度,m/s;
m——滤料上的粉尘负荷,Kg/m2;
R——粉尘层平均比阻力,Kg/m2。
上式说明:ΔP与过滤速度、气体粘度系数成正比。该特性与其它种类型的除尘器完全不同。
dp——尘粒比表面平均粒径,m;
ξs——粉尘层平均孔隙率,%
显示全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