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东省郯城县九年级历史下册 第10课 苏联的改革和解体教学实录 新人教版.docx
山东省郯城县九年级历史下册第10课苏联的改革和解体教学实录新人教版
授课内容
授课时数
授课班级
授课人数
授课地点
授课时间
设计思路
本课以“山东省郯城县九年级历史下册第10课苏联的改革和解体”为主题,以新人教版教材为依据,通过历史事件回顾、历史人物分析、历史现象探讨等方式,引导学生了解苏联改革和解体的历史背景、过程和影响,培养学生的历史思维能力和综合素养。教学过程中,注重结合实际,运用多媒体教学手段,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教学效果。
核心素养目标
重点难点及解决办法
重点:1.苏联改革的历史背景和主要内容;2.苏联解体的原因和影响。
难点:1.理解戈尔巴乔夫改革的历史意义和局限性;2.分析苏联解体对世界格局的影响。
解决办法:1.通过课前预习,让学生对苏联改革和解体的背景有所了解,课堂教学中结合历史地图和图片,直观展示改革和解体的过程。2.在讲解戈尔巴乔夫改革时,设置问题引导,让学生思考改革的成效与不足。3.通过小组讨论,让学生分析苏联解体的内外因素,提高分析问题的能力。4.结合时政热点,让学生思考苏联解体对当今世界的影响,提高学生的历史意识和国际视野。
教学资源准备
1.教材:确保每位学生都有本节课所需的《山东省郯城县九年级历史下册》教材。
2.辅助材料:准备与教学内容相关的苏联改革和解体的历史图片、时间线图表、纪录片片段等多媒体资源。
3.教学工具:准备历史地图、苏联地图等教学挂图,以及相关历史事件的背景资料。
4.教室布置:设置分组讨论区,准备白板或黑板用于展示教学内容,确保教室环境整洁,便于学生集中注意力。
教学过程
一、导入(约5分钟)
1.激发兴趣:展示苏联历史图片,提问:“同学们,你们知道这些图片背后的故事吗?”
2.回顾旧知:引导学生回顾苏联成立的历史背景,以及斯大林时期的成就和问题。
二、新课呈现(约20分钟)
1.讲解新知:
-苏联改革的历史背景:介绍赫鲁晓夫、勃列日涅夫、戈尔巴乔夫三位领导人进行改革的背景和原因。
-苏联改革的主要内容:详细讲解赫鲁晓夫、勃列日涅夫、戈尔巴乔夫三位领导人进行改革的措施和成效。
-苏联解体的原因:分析苏联解体的内外因素,如政治体制、经济体制、民族问题等。
2.举例说明:
-以赫鲁晓夫改革为例,讲解农业集体化政策对苏联农业发展的影响。
-以勃列日涅夫改革为例,讲解军事现代化政策对苏联军事实力的影响。
-以戈尔巴乔夫改革为例,讲解政治体制、经济体制的改革措施及成效。
3.互动探究:
-提问:“同学们,你们认为苏联改革成功了吗?为什么?”
-引导学生分组讨论,从政治、经济、民族等方面分析苏联改革的影响。
三、巩固练习(约15分钟)
1.学生活动:
-让学生根据所学知识,绘制苏联改革和解体的时间线,展示改革的主要事件。
-让学生分组讨论,分析苏联改革和解体对世界格局的影响。
2.教师指导:
-对学生的绘图和讨论进行点评,指出其中的优点和不足。
-针对学生的疑问,给予解答和补充。
四、课堂小结(约5分钟)
1.总结本节课的主要内容,强调苏联改革和解体的历史意义。
2.引导学生思考:苏联改革和解体对我们有哪些启示?
五、课后作业(约10分钟)
1.让学生撰写一篇关于苏联改革和解体的短文,要求结合所学知识,分析苏联改革和解体的原因和影响。
2.鼓励学生查阅相关资料,深入了解苏联改革和解体的历史背景。
六、板书设计
1.苏联改革的历史背景
2.苏联改革的主要内容
3.苏联解体的原因
4.苏联改革和解体的影响
七、教学反思
1.通过本节课的教学,使学生掌握了苏联改革和解体的相关知识。
2.在教学过程中,注重启发学生思考,提高学生的历史思维能力和分析问题的能力。
3.在课后作业环节,引导学生深入思考,培养他们的自主学习能力。
知识点梳理
1.苏联改革的历史背景
-苏联成立后的政治经济体制
-斯大林时期的成就与问题
-苏联改革的历史条件
2.苏联改革的主要内容
-赫鲁晓夫改革:农业集体化政策、政治体制的调整
-勃列日涅夫改革:军事现代化政策、经济体制的改革
-戈尔巴乔夫改革:政治体制改革、经济体制改革、民族问题处理
3.苏联改革的影响
-政治体制变化:从一党制向多党制转变
-经济体制变化:从计划经济向市场经济转变
-民族问题处理:民族关系紧张,地区自治问题突出
4.苏联解体的原因
-政治体制的僵化:一党制、高度集中的政治体制
-经济体制的困境:计划经济体制的弊端,经济停滞不前
-民族问题的激化:民族矛盾尖锐,地区自治问题突出
-国际环境的变化:冷战结束,国际格局发生变化
5.苏联解体的影响
-对世界格局的影响:两极格局结束,世界多极化趋势加强
-对俄罗斯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