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详情

语言《月亮的味道》.doc

发布:2018-09-27约1.63千字共3页下载文档
文本预览下载声明
绍兴市柯桥区中心幼儿园教育集团备课记录表 主备人 杨海霞 执教人 活动 名称 语言:《月亮的味道》 教学时间 活动 目标 1.欣赏故事,理解故事内容,感受故事的有趣和奇妙,体会小动物们一起分享月亮味道的愉悦。 2.欣赏故事画面,从画面的细节发现某些线索。初步理解“团结的力量”的道理。 活动 准备 Ppt,视频 活 动 过 程 活 动 流 程 设 计 意 图 一、观察画面,引出故事 教师: (欣赏第一张画面,轻声):天黑了,你看,天上有什么?月亮下面藏了些什么?(引导幼儿观察画面)眼睛?谁的眼睛?有几双?他们在想什么呢? 通过观察画面引出故事,“发现有几双眼睛”是为故事最后的结尾做铺垫。 二、师幼共同阅读故事前半部分 (一)教师讲述故事第一部分 “月亮是什么味道呢?是甜的,还是咸的?真想尝一下口啊!夜里,动物们望着月亮,总这么想。可是呢,不管怎么伸长了脖子,伸长了手,伸长了腿,也够不着月亮!” 提问: 1.小动物望着月亮想干吗?--想尝尝月亮的味道。??? 2.那你觉得月亮是什么味道的呢?---幼儿猜测??? ? 3.小动物够的着月亮吗?我们来帮小动物想想办法,怎么才可以够到月亮呢。 (二)画面切到第二张(出现小海龟) “有一天,一只小海龟下定了决心,他要一步一步 爬到最高的山上,去摸一摸月亮。” 提问: 小海龟想了个什么办法啊?----爬到最高的山上。 (三)画面切到小海龟爬到最山顶的那一张 “爬到上顶,月亮近多了,可是,小海龟还是够不着” 提问: 1.为什么小海龟够不着? 2.用什么办法能够摸到月亮呢? (切换到两张版)她会请来谁帮忙呢?你怎么知道的? (你们看书看得真仔细,这样的习惯真好!在书中的左下角有个大象) 故事开头部分时间比较长,提问也比较集中,目的是为了激发孩子们的阅读兴趣和思考,同时为接下来的快速阅读做准备。另外及时鼓励幼儿发现绘本信息有助于培养幼儿良好的阅读习惯。 三、师幼共同阅读绘本后半部分 (一)画面继续切换 “海龟叫来了大象,小乌龟说,大象你到背上来,说不定我们能够得着呢?”(幼儿轻声学说此句速度较慢) 月亮想,这是和我在玩游戏吧!大象的鼻子往上一伸,月亮请轻轻地往上一跳,大象还是够不着。(切换至出现长颈鹿画面)他叫来了(长颈鹿) 大象说:“长颈鹿,你到背上来,说不定我们够得着呢?” 提问:长颈鹿够摸到月亮了吗?为什么? (二)依次出示动物,在猜猜说说中感受动物数量的变化。 使用遮蔽法出示小动物形象(斑马纹、狮子头、狐狸尾巴、猴子尾巴), 提问:谁请来了那个小动物? 它摸到月亮了吗?为什么? 现在有几只小动物了? (三)出示小老鼠画面 你觉得小老鼠来,会摸到月亮吗?为什么?月亮会怎么想? (四)切换到小老鼠咬了一片 教师讲述后提问:小动物和月亮分别是什么感受 先切换到睡觉的一张,再切换到初始的画面(9双眼睛)还有一只会是谁呢?去哪里了呢? 最后切换到最后一张。 奇怪,怎么水里月亮呢?是怎么回事?(倒影) 这一部分安排了大多数动物,如果是传统的直接出示动物会让孩子们陷入到阅读疲惫,因为原先的故事《拔萝卜》有类似情节,但如果用遮蔽法出示动物形象,会让幼儿的兴趣更加持久,另外,阅读速度加快可以让孩子对数量的递增更有感觉。 最后结尾部分的处理又是放慢的,帮助幼儿观察画面。 四、完整欣赏故事一次。 欣赏故事视频,提问: 你觉得这个故事怎么样?给他起个好听的名字。 最后小动物们摘到月亮了吗?是她一个人摘到的吗?是 不是小老鼠的功劳最大摘到月亮(不是)小老鼠是怎么摘到的吗?他们是怎么做的?(一个一个叠得高高的) 说说你生活中大家合作完成的事! 小结:原来,大家能摘到月亮并不是小老鼠的功劳,而是大家一切努力一起合作起来,才能一起做才会成功,看来学会团结与分享才能有更多的收获。 提升故事核心经验,让幼儿感知团结与分享的价值。
显示全部
相似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