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详情

资源开发与利用笔记.doc

发布:2017-04-05约1.77千字共3页下载文档
文本预览下载声明
资源开发与利用 案例一:英国北海油田开发 1、分析英国地理位置和意义 经纬度位置:位于北温带,北纬50~58°; 海陆位置:西临大西洋,东濒北海;位于欧洲西北部的岛国 相对位置(国家):东隔英吉利海峡与法国相望 2、评价北海油田开发条件 ⑴地质条件好,油气可自喷 ⑵油质好,以轻油为主 ⑶离欧洲、美洲近 ⑷缺点——风大、浪高、水深、流急、环境恶劣,开采难度大,成本高 3、分析北海石油开采的影响(经济方面) ⑴增加财政收入,改善国际收支状况 ⑵带动一些工业部门的发展 ⑶推动英国区域经济的发展——苏格兰、阿伯丁(欧洲油都) 案例二:西气东输 西电东送(我国跨区域借调能源和资源) 1、实施西气东输的原因 ⑴我国能源资源生产(西部)和消费的地区(东部)差异大 ⑵我国以消费结构以煤炭为主:造成环境污染,酸雨等问题 2、“西气东输”对中西部地区(输出地)的主要意义是什么? 经济:吸引和积累资金,把西部的资源优势转化为经济优势;有利于带动当地的能源工业、化工等发展 社会:完善基础设施,提高生活质量;增加就业机会; 环境:优化能源结构,保护生态环境等。 3、“西气东输”对于东部发展的主要意义 ①有利于缓解东部地区能源紧张矛盾; ②优化以煤炭为主的能源消费结构,保护生态环境 ③减轻铁路运输的压力; 流域的整治与开发 (思维导图自己画上去) 一、洪涝成因和治理 1、洪涝灾害的原因 ⑴自然因素 ①气候:夏季多暴雨,且集中(量大);雨季长(时间);暴雨的次数多(次数) ②地形:上游坡度大,汇水速度快;下游地势低洼,排水不畅; ③水文水系:干流汛期长,水量大;支流众多;多曲流,水流不畅; ⑵社会因素 ①森林破坏,水土流失加剧,造成流域涵养水源、调节径流、能力降低; ②泥沙入江,淤积抬高河床,使河道的泄洪能力降低; ③围湖造田和上游河水带来泥沙淤积湖泊,导致湖泊萎缩,调蓄洪峰能力下降。 2、治理措施 成立流域内水资源综合管理机构,立法进行统一规划管理 上游:修建水库、拦截上游来水;植树造林,减少水土流失 中游:修建分洪、蓄洪工程;部分河流:裁弯取直、加固大堤 下游:加固大堤,清淤疏浚河道,开挖入海河道 二、黄土高原水土流失成因和措施 1、水土流失原因 黄土高原水土流失包括水力侵蚀,风力侵蚀和重力侵蚀 ⑴自然因素 ①气候:夏季7,8,9月多暴雨(水蚀);冬春多大风,土壤遭风蚀 ②地形:沟壑纵横,坡陡谷深,加剧水土流失 ③土壤:黄土质地均一,多孔隙,易被暴雨冲刷 4、植被:黄土高原天然林草场面积小 ⑵社会因素 ①农业:由于人口的增长,导致农业上过度开垦、放牧和樵采( ②工业:随着经济的发展:开矿和不合理的工程建设 2、危害 水带走了泥沙:① 土壤肥力下降→ ②耕地数量减少→ ③粮食产量低 ④ 加剧沟壑发展,威胁工矿交通设施安全 泥沙带到了何处:① 大量泥沙加速水库和湖泊淤积 ② 下游泥沙淤积黄河形成“地上河” 3、措施 ① 生物措施:建设防护林,经济林,果园、人工草地(涵养水源,防风固沙,保持水土,改善小气候。。。) ② 工程措施: 平整土地(减少地表径流) 修建淤地坝(蓄泥沙,淤地造田,防洪减灾) 修建梯田(减小坡度,拦泥蓄水) 修建小水库(调节地表径流) 3、农业结构调整 传统种植业转变成现代畜牧业和加工工业占优势比例的牧、工、农型结构。 三、三江平原湿地开发和保护 1、三江平原湿地成因 (同西伯利亚平原上湿地成因) 水从哪里来:夏雨集中,且多暴雨;纬度高,气温低,蒸发弱;(气候) 河网密布,有凌汛(水文水系) 水为什么出不去:地势低平,排水不畅;(地形) 多冻土,地表水不易下渗 (土壤) 2、湿地生态环境效益 ⑴ 维持生物多样性 ⑵ 降解环境污染:对污染物进行吸收,代谢和净化 ⑶ 减少洪涝:涵养水源,调节径流,减少洪涝 ⑷ 调节气候:增加湿度,气温日较差小,降水季节变化小 3、湿地保护措施 ⑴农业上:调整农业产业结构; 利用科技改造中低产田;提高单产,控制开荒 合理使用化肥 ⑵生态:植树造林;建立湿地保护区 ⑶社会:提高全民的湿地保护意识。
显示全部
相似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