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衣资源开发和利用.ppt
文本预览下载声明
地衣资源开发和利用 山农大生命科学学院 研究方向: 地衣资源的调查和系统学研究地衣的区系研究菌藻共生体系的研究利用地衣监测大气质量的研究药用地衣的研究其他地衣的应用研究 绪论 一、人类认识地衣的过程 二、菌物的概念 三、地衣的系统学地位 四、地衣物种多样性的研究 一、人类认识地衣的过程 地衣是一个比较特殊的生物类群,确切说是一类比较特殊的真菌。 在过去很长一段历史时期内人们视地衣为植物,但对地衣的认识却落后于植物其它类群。 直到林奈(1753)在其巨著《植物种志》中,将80种地衣作为一个属Lichen 与藻类苔藓视为一体置于藻目中。 1.宏观形态学阶段(18世纪中叶-19世纪中叶) 具体时间:从1753-1850年,约100年时间 特点:地衣被视为单一的绿色植物或作为一个独立类群。地衣属的划分是依据地衣体和子囊盘的外部形态特征。地衣分类学发展史中的经典时期。 人物及其贡献: (1)瑞典医生E. Acharius,誉为地衣学之父,描述了39个地衣属,其中有21个属沿用至今。 (2)Schaerer(1850)他出版了《欧洲地衣属总览》 (40个属), 标志着经典时期结束。 2. 微观形态学阶段(19世纪中叶-19世纪末) 时间:19世纪中叶至19世纪末,约50年间。 特点:地衣学研究十分活跃和人才辈出的年代。在这个时期人们对地衣的认识已经产生了飞跃,开始认识到地衣并不是以类单一的绿色植物,而是由真菌与藻类组成的复合体即地衣的二元性(dual nature)。 人物及其贡献: (1) 德国的S. Schwendener(1867),首次提出地衣的二元性。 (2)芬兰的Vainio (1890),进一步认识地衣的本质是真菌,并将地衣置于子囊植物门。 (3)马-柯-尼时期 马-柯-尼时期: (1)意大利西里西亚学派(简称意大利学派):以意大利的马萨隆哥(Mossalongo)和西里西亚的柯尔柏(Koerber)为代表的主张用子囊盘的内部结构尤其是孢子特征作为分属的主要依据。 (2)尼兰德(Nylander)学派:以芬兰的Nylander为代表的,强调在分属时地衣体解剖与分生孢子比子囊盘更重要。 (4)化学方法的应用: Nylander(1865-1866):I、C、K 英国的Leightou:KC 日本的Asahina:P或PD;MCT (5) Zahlbruckner在19世纪末-20世纪中叶,提出了比较完整的地衣分类系统,发表了有关中国及其它某些地区的专著,特别是他的《世界地衣名录》(1922~1940) 3. 现代地衣生物学研究时期即形态-化学-地理结合时期 (20世纪60年代开始) 研究手段和技术明显提高和改进,透射和扫描电镜提供了子囊及其孢子以及地衣解剖方面的大量新资料; 地衣化学方法更为成熟,TLC的应用使地衣物质测定更为有效和简便易行; 植物地理学成为地衣分类的另一考虑的重要因素; 地衣系统分类学进入了形态-化学-地理结合的现代时期。 二、菌物的概念 菌物 通常是指由真菌学家进行研究的生物。 这些真菌及其类似生物曾被Whitteker(1969)划归生物五界系统(见下图)之一的真菌界(Fungi),从而与其他4界并列。 Woase的三域(原界)学说。 惠特克系统中的“真菌界” 为一复系类群,即其全部成员来自不同祖先,从而已被重新划归真核生物超界中的三个彼此不同的生物界,即真菌界、管毛生物界及原生动物界。 因此,被称做“菌物”的生物,是指处于真核生物超界中的三个不同生物界的菌类生物。 其中的真菌仍被留在真菌界;由真菌学家研究的真菌以外的非绿色生物,又名假菌,被划归管毛生物界;黏菌及其类似生物被划归原生动物界。 菌物所包括的生物类群如下 1. 真菌界(FUNGI) 真菌界包括四大门,即 ¤ 子囊菌门(Ascomycota)、 ¤ 担子菌门(Basidiomycota)、 ¤ 壶菌门(Chytridiomycota) ¤ 接合菌门(Zygomycota), 在系统生物学中为一单系类群,即这四大门的真菌来自同一祖先。 2. 管毛生物界(CHROMISTA) 该生物界的菌类生物,又名假菌,包括 ¤ 丝壶菌门(Hyphochytriomycota)、 ¤ 网菌门(Labyrinthulomycota) ¤ 卵菌门(Oomycota), ¤ 金藻、褐藻、硅藻及隐藻 3. 原生动物界(PROTOZOA) 为一复系类群,因它们分隶于下列五个单独的谱系 ¤ 1. 其线粒体脊突呈分枝状的菌类,包括黏菌纲(Myxomycetes)、原柱黏菌纲 (Protosteliomycetes) 及网柄菌纲 (Dictyosteliomycetes); ¤ 2
显示全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