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种群的特征与数量变化.doc
文本预览下载声明
课题:种群的特征与数量变化
【复习目标】
1.列举种群的特征 2.能够说出样方法和标志重捕法的特点
3. 用数学模型解释种群数量的变化
【考点要求】
1.种群的特征(Ⅰ)。 2.种群数量的变化(Ⅱ)。
3.探究培养液中酵母菌种群数量的动态变化。
预习案
知识梳理:《优化探究》P163页的“教材知识问题化梳理”。
PS:(一)种群的数量特征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二)环境容纳量
在环境条件不受破坏的情况下,一定空间所能维持的___________________称为环境容纳量。又称K值。种群在___________出增长最快。同一种群的K值__________(是、不是)固定不变的。
从环境容纳量的角度考虑,如何保护濒危动物?如何控制有害动物?
二、预习自测:完成《优化探究》P163页的判断题,并写出你作出判断的依据。
题号 正误 判断的依据 1.1 1.2 1.3 1.4 1.5 1.6 2.1 2.2 2.3 2.4 2.5 2.6 探究案
一、合作探究:
探究点一 种群的概念和数量特征
分析完成种群数量特征模型、理解种群数量特征:
【高考真题对接】
1、(2015新课标卷Ⅰ,31,10分)现有一未受人类干扰的自然湖泊,某研究小组考察了该湖泊中牌食物链最高营养级的某鱼种群的年龄组成,结果如下表。
年龄 0+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个体数 92 187 121 70 69 62 63 72 64 55 42 39 264 注:表中“1+”表示鱼的年龄大于等于1、小于2,其他以类类推。
(1)通常,种群的年龄结构大致可以分为三种类型,分别 。研究表明:该鱼在3+时达到性成熟(进入成年),9+时丧失繁殖能力(进入老年)。根据表中数据可知幼年、成年和老年3个年龄组成个体数的比例为 ,由此可推测该鱼种群数量的变化趋势是 。
(2)如果要调查这一湖泊中该值的种群密度,常用的调查方法是标志重捕法。标志重捕法常用于调查 强、活动范围广的动物的种群密度。
究点二 种群密度的调查——取样调查法
1.样方法
(1)适用范围:________的种群密度调查,昆虫卵、蚜虫和跳蝻的密度调查等(这些生物运动能力________,活动范围________)。
(2) 取样方法——随机取样,常用____________________和_________________
(3)方法步骤计算种群密度:某植物种群密度=______ __________
2.标志重捕法
(1)适用范围:活动能力_ ___、活动范围_ __的动物。
(2)计算公式
=
3.用样方法调查种群密度时,没有随机取样对结果有什么影响?用标志重捕法调查种群密度时,有大量的个体迁入、出生、标志物脱落对调查结果又什么影响?
【高考真题对接】
2、2013新课标Ⅰ卷)某农场面积约140hm2,农场丰富的植物资源为黑线姬鼠提供了很好的生存条件,鼠大量繁殖吸引鹰前来捕食。某实验小组用标志重捕法调查黑线姬鼠的种群密度,第一次捕获了100只,标记后全部放掉,第二次捕获了280只,发现其中有2只带有标记。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A.鹰的迁入率增加会影响黑线姬鼠的种群密度
B.该农场黑线姬鼠的种群密度约为100只/ hm2
C.?黑线姬鼠种群数量下降说明该农场群落的丰富度下降
D.?植物鼠鹰这条食物链中,第三营养级含能量最少
3、(浙江卷)下列关于环境容纳量的叙述,正确的是
A.环境容纳量是指种群的最大数量
B.种群的内源性调节因素不会改变环境容纳量的大小
C.在理想条件下,影响种群数量增长的因素主要是环境容纳量
D.植食动物在自然环境条件下,一年四季的环境容纳量以冬季最大
4、(2015山东)湿地是地球上重要的生态系统,具有稳定环境。物种保护及资源供应等功能。
(1)某湿地由浅水区向陆地方向依次生长着芦苇,碱蓬柽柳等,这体现了群落的结构。调查湿地中芦苇的种群密度常用法。
(2)图中甲、乙两条曲线分贝表示湿地中两种生物当年的种群数量(Nt)和一年后的种群数量(Nt+1)中间的关系,直线p表示Nt+1=Nt。甲曲线上AB、C三点中,表示种群数量增长的是点;乙曲线上DE、F三点中,表示种群数量相对稳定的是点;Nt小于a时,甲、乙两条曲线中曲线所代表的生物更易消亡。
二、知识网络构
训练案
一
显示全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