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详情

种群的特征和数量的变化.ppt

发布:2025-03-13约8.06千字共10页下载文档
文本预览下载声明

考点一[63]种群的数量特征和种群密度的调查方法掌握2个核心考点+1个高考必备实验考题引领下列说法是否正确?(用“√”或“×”)1.(2013·浙江高考T4B)若某动物的婚配制为一雌一雄,生殖期个体的雌雄比越接近1∶1,则出生率越高。()2.(2013·山东高考T26(1)改编)调查稻田中田螺种群密度时可采用样方法,选取样方的关键是随机取样。()3.(2012·海南高考T21改编)用样方法调查草地中某双子叶植物的种群密度时可选择植物生长茂盛处取样。()4.(2012·重庆高考T4C改编)利用性引诱剂诱杀雄虫可改变性别比例,用于防治害虫。()5.(2012·浙江高考T5B改编)当某生态系统相对稳定时,生态系统中生物的种群数量在各自的K值上下波动。()6.(2011·北京高考T2D)用标志重捕法调查达乌尔黄鼠的丰(富)度。()【提示】1.√2.√3×,样方法的取样原则为随机取样。4.√5.√6.×,达乌尔费鼠是一种生物,而丰(富)度是调查群落中生物的种类。一、各数量特征之间的关系种群密度是种群最基本的数量特征。出生率和死亡率、迁入率和迁出率是决定种群密度变化的直接因素。年龄组成和性别比例不直接决定种群密度,但在一定程度上能预测种群数量变化趋势,(如下图)。二、种群密度的调查方法拓展延伸样方法的适用对象和范围(1)样方法不仅能调查生物的种群密度,还能调查群落中植物的丰富度。(2)样方法并非只适用于植物,对于活动能力弱、活动范围小的动物或虫卵也可用样方法调查其种群密度。注意事项①随机取样②样方大小适中③样方数量不宜太少④宜选用双子叶植物①调查时没有迁入和迁出、出生和死亡②标志物不能过于醒目,不能影响标志对象正常的生命活动—————[考向预测练1]—————种群的特征下列关于概念图中序号所表达的含义,说法错误的是()序号1代表种群密度迁入率由序号4或序号5代表序号2代表出生率或死亡率序号6、7依次代表年龄组成、性别比例单击此处添加大标题内容【解析】种群最基本的特征是种群密度,种群密度直接受出生率、死亡率、迁入和迁出等的影响。另外,年龄组成能通过影响出生率与死亡率间接影响种群的数量;性别比例则通过影响出生率来间接影响种群的数量。因此,2代表出生率,3代表死亡率。【答案】C种群密度的调查#2022【解析】采用样方法调查种群密度,在选取样方时要随机取样。样方法除适应于植物的种群密度调查外,一些运动能力弱、活动范围小的生物,如昆虫卵、蚜虫和跳蝻等也可用此法进行密度调查;由于蛇的活动范围较广,故调查某种群密度不宜采用样方法,而用标记重捕法。利用标记重捕法调查得到种群密度时,由于受各种因素的影响,得到的密度只是估计值,一般不是最精确的实际值。将M只鹿标记后,在重新捕获的n只鹿中有m只被标记,根据种群密度计算公式可知,该鹿群约有(M×n÷m)只。【答案】B考点二[64]种群数量的变化考题引领下列说法是否正确?(用“√”或“×”)1.(2012·山东高考T26(4))16世纪以来,世界人口表现为“J”型增长,因此需控制“J”型增长数学方程式中λ参数,以实现人口和野生动物资源的协调发展。()2.(2012·浙江高考T5C)在相对稳定的生态系统中,旅鼠的种群数量主要是由外源性因素调节的。()3.(2010·山东高考T8A)在K/2时控制有害动物最有效。()4.(2011·安徽高考T29Ⅱ(4))建立自然保护区,改善栖息环境,以提高环境容纳量,是提高大熊猫种群密度的根本措施。()【提示】1.√2.√3.×,有害动物防治时,应在种群增长速率较低时防治;K/2时,种群的增长速率最大,不易防治。4.√种群增长的“J”型曲线和“S”型曲线比较二、种群的数量变化及影响因素数量变化:包括增长、波动、稳定和下降等。影响因素:影响种群密度的因素有很多,主要有气候、食物、天敌、传染病等。—————[考向预测练1]—————对“J”型和“S”型曲线的综合考查如图所示为种群在理想环境中呈“J”型增长,在有环境阻力条件下,呈“S”型增长。下列关于种群在某环境中数量增长曲线的叙述,正确的是()当种群数量达到e点后,种群数量增长速率为0种群增长过程中出现环境阻力是在d点之后图中阴影部分表示克服环境阻力生存下来的个体数量若该种群在c点时数量为100,则该种群的K值为400【解析】当种群数量到达e点后,种群数量不再增加,因此增长速率为0;环境阻力在d点之前就已出现;阴影部分表示被淘汰的个体数量。【答案】A—————[考向预测练2]—————种群数

显示全部
相似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