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详情

气压带和风带导学案.doc

发布:2019-05-03约2.61千字共5页下载文档
文本预览下载声明
全球压带与风带导学案 【学习目标】 1.能熟练阅读并绘制全球气压带风带分布及其季节移动示意图 2.说出气压带、风带的分布、移动规律对气候的影响。 【学习内容】 自主学习 读课本第50页,回答下列问题: 形成地球上近地面气压带和风带的主要因素是什么?试举例说明 【合作探究】 一、单圈环流 条件1:只考虑地球的形状——地表物质均一,地球不自转,太阳直射赤道, 在右边地球仪上画图: (1)根据热力环流的原理画出赤道与两极之间的环流, 并比较赤道与极地的近地面的气压高低及成因 (2)想一想,赤道与极地之间的热力环流是否能够维持, 为什么? 二、三圈环流 条件2:条件1叠加地球自转——地转偏向力 (问题探究)看课本第50页低纬度环流和信风带 (1)赤道高空向北分流的空气在地转偏向力的影响下,到达30°N附近时的风向?垂直方向上气流如何运动?近地面形成什么气压带 (2)在赤道0°和30°N之间形成了低纬环流,此处的大气环流近地面包括哪些气压带和风带?并画出近地面的风向。 (小游戏)请一位同学演示来自赤道的气流的运动,其他同学绘图表示 (3)自30°N附近的近地面向北流动的空气和自北极地区向南流动在60°N附近相遇后的运动状况会发生什么变化?近地面形成什么气压带? (5)请结合你所完成的图,归纳全球共形成几个气压带和风带,有哪些分布规律?气压带的成因是否一致? (小组合作完成图形转换):在北极俯视图中绘出各气压带和风带 三、气压带风带的季节移动 条件3:条件2叠加地球公转运动——太阳直射点季节移动 观看动画,总结移动规律: 太阳直射点南移,气压带、风带就会随之 ;反则反之。 北半球冬季 ;北半球夏季 。 [课堂反馈]读图并思考回答 30°N0° 30°N 0° 30°S 60°N 90°N 60°S 90°S A B (1)该图表示北半球___ 季时的大气环流状况,判断的理由是__________。 (2)A气流来自哪个气压带?__ 为什么A气流与B气流相遇后向上爬升?_____。?? [提出疑问]观察世界一月和七月等压线分布图,与我们绘制的图形为何有差异? 四、海陆分布对气压带的影响 条件4:条件三叠加海陆分布:海陆热力性质的差异 如下图所示,冬季和夏季陆地上各有一个空气柱,根据热力环流的原理,在空气柱中用箭头表示空气垂直运动方向,然后回答问题 (1)冬季和夏季,陆地上分别会形成高压还是低压? (2)从纬度位置看,图中两个空气柱分别处于哪个气压带上?如果分别以这两个空气柱为气压中心,气压带还呈带状分布吗?由此你能得出什么结论? 大西洋太平洋60°N 大西洋 太平洋 60°N 30°N 亚欧大陆 大西洋太平洋 大西洋 太平洋 60°N 30°N 亚欧大陆 亚欧大陆 根据课本P42,全球一月和七月海平面气压分布图,比较南北半球气压分布状况,为什么南半球气压基本保持带状分布的特征呢? 〖季风环流〗 (1)东亚和南亚地区的冬季和夏季各盛行什么风?并分析形成原因 (2)结合课本P44图2-2-15亚洲季风 完成下面表格: 比较 东亚季风 南亚季风 形 成 原 因 夏季风 风向 冬季风 风向 分 布 地 区 本节课预习中遇到的疑问: 1.下列全球的气压带中,气流是上升的有(  ) ①赤道低气压带   ②副热带高气压带 ③副极地低气压带  ④极地高气压带 A ① ②  B ② ④ C ① ④  D ① ③  2.由于受热不均而形成的气压带有:(  ) ①赤道低气压带   ②副热带高气压带 ③副极地低气压带  ④极地高气压带  A ① ②  B ② ④ C ① ④  D ① ③ 3.影响我国冬季季风的强弱与大小的气压中心主要是(   ) A 印度低压    B 夏威夷高压 C 阿留申低压   D 蒙古高压 4.东亚季风区是全球最典型的季风区,这主要是因为(   ) A 人口众多,人类活动影响   B 该地区冬天特别寒冷,夏天特别炎热  C 该地区海陆热力性质差异最为显著   D 气压带和风带的影响  5.下列图中,正确反映南半球副热带高压两侧大气运动的是( ) B. C. D . 6.关于气压带叙述错误的是(???? ? ) A.全球7个气压带,3个低压带,4个高压带 B. 副热带高压的位置大致在南北纬30°左右 C.气压带分布具有高低相间的规律 D.低
显示全部
相似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