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详情

气压带风带学案.doc

发布:2017-10-10约1.63千字共6页下载文档
文本预览下载声明
临朐实验中学高一年级 地理 科学案 NO: 编写 人 刘静 编写 时间 10.17 使用 时间 10.18 审核 人 张要超 主任 2.2 气压带和风带学案导学 【学习目标】 1、结合实例,说明气压带、风带的分布、移动规律及其对气候的影响。 2、理解季风环流的形成原因。 【自主学习】 1、大气环流的概念及意义 (1)概念:具有全球性的有规律的大气运动,通称为大气环流 (2)意义:①调整了全球的 分布;②是各地 变化和 形成的重要因素。 2、单圈环流 (1)假定条件: 。 (2)形成因素。高低纬间的 不均; (3)形成: (画图) 赤道地区暖空气上升,近地面气压 , 形成 气压带,极地地区冷空气下沉,近地面气压 , 形成 气压带。在高空,赤道地区形 成 气压,极地地区形成 气压,这样在北半球的赤道和极地之间,就形成了闭合的单圈环流。 (4)思考。赤道与极地之间的热力环流是否能够维持?为什么? 实际上这种情况是不存在的 ,因为地球在不停的 着。沿地表做水平运动的物体受地转偏向力的作用会发生 。北半球 偏,南半球 偏,赤道上 偏。 3、三圈环流 (1)假定条件: 。 (2)形成因素。①高低纬间的 不均;② 力。 (3)形成: 以北半球为例赤道地区上升的暖空气,在水平气压梯度力作用下,由赤道上空向北流向北极上空(南风),受地转偏向力作用,由 风逐渐右偏成 风,在北纬300附近上空时偏转成了 风。这样来自赤道上空的气流,就不能继续北上,而是自 向 运动了。由于赤道上空的气流源源不断的流过来,又不能继续北进,便在300N附近上空堆积,产生下沉气流,致使近地面气压升高,形成 气压带。 300N附近近地面在水平气压梯度力作用下,大气由 气压带向南北流出。向南的一支流向赤道低压,受地转偏向力作用,由 风逐渐右偏成 风,称为 信风(南半球为 信风), 信风和 信风在赤道附近地去辐合上升,在赤道与副热带地区便形成了 环流圈。 在300N附近的近地面,从 气压带向北流的一支气流,在地转偏向力的作用下逐渐 偏成 风,称为盛行 风。从极地高气压向南流的气流(北风),在地转偏向力的作用下逐渐右偏成 风,称为极地 风。较暖的盛行西风和寒冷的极地东风在600N相遇,形成锋面,成为 锋,暖气流爬升到锋面上,使近地面气压降低,形成 气压带。副极地上升气流到了高空又分别流向南北,向南的一支气流在副热带地区下沉,于是在副热带地区和副极地地区之间构成了 环流圈;向北的一支气流在极地地区下沉,于是在副极地地区和极地地区之间构成了 环流圈。南半球同样存在着低、中、高纬三个环流圈。 (4)结果。在近地面形成7个气压带、6个风带。 (在下图中标出) (5)气压带、风带随季节变化南北移动。 ①原因: 随季节变化南北移动。 ②移动方向:北半球 季北移, 季南移。 ③移动范围:5~10个纬度。 ④移动影响:使同一地区在不同季节出现完全不同的天气、 气候状况; 气候、 气候 及 气候的形成均与此有关。 1
显示全部
相似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