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详情

2019春六年级数学下册1.2百分数和分数小数的互化教案6新版西师大版.doc

发布:2019-12-07约2.3千字共4页下载文档
文本预览下载声明
2019春六年级数学下册1.2百分数和分数小数的互 化教案6新版西师大版 【教学内容】   教科书第8页例2及练习二第3~7题。 【教学目标】   1.使学生掌握分数、小数化成百分数的方法。   2.让学生经历分数、小数化百分数的过程,培养学生抽象概括的能力。   3.能应用分数、小数化百分数的知识解决问题,培养学生的应用意识和实践能力。 【教学重点】   分数、小数化成百分数的方法和规律。 【教学准备】   收集的情境资料,图片,投影一台。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引入课题   教师:同学们,在日常生活中医生常常给病人推荐有益于病情好转的食品,纤维素是适合IBS患者食用的健康食品,常见的1 kg食品含纤维素大约如下:麦麸:0.31 kg;麦片:2/25 kg;燕麦片:3/42 kg;豆类:0.15 kg;辣椒:2/5 kg;坚果:0.14 kg。   教师:看了这些你们觉得应该推荐什么食品呢?   让学生猜测,说出自己的看法。   学生:这些数不好比较。   教师:怎么办呢?如果我们把这些数都化成百分数就便于比较了。   板书课题:分数、小数化百分数  二、合作探究,归纳方法   (1)根据学生的回答,分小组进行讨论,探索比较的方法。学生可能会有以下几种方法:    ①全部化成小数进行比较。    ②全部化成分数进行比较。    ③全部化成百分数进行比较(每种食品的含纤维素的百分率)。     根据学生的回答,教师小结前两种方法的优势和劣势,具体探究第三种方法。   (2)让学生独立尝试完成小数、分数化成百分数,并思考怎样转化成百分数。     0.31=31% 2/25=8/100=8%   (3)分小组讨论小数化成百分数、分数化成百分数的方法。找出本组中最好的一种方法,并写出计算的流程。教师进行指导,对学习有困难的小组进行讲解。   (4)学生交流方法,教师根据学生的汇报强化。     对于小数化成百分数,重点强化最常用的方法即:小数点向右移动两位,然后再添上%。     对于分数化成百分数,教师重点强化:一是当分母只含质因数2,5时可以直接利用分数的基本性质将其化成百分数;二是当分数除了2,5外还有其他的质因数的分数,要先把分数化成小数,然后再化成百分数(当除不尽时应强调保留三位小数)。比如:3/42≈0.071=7.1%。  三、练习应用,巩固提高   1.游戏:对口令    三个同学一组,对口令,一人说百分数,另一名同学说分数,第三位同学说明这样做的理由。(要求学生每个同学说两个后要互换角色)。   2.看谁填得多    0.35<( )<37.6%(括号里面只能填分数)    25%>( )>1/5(括号里面只能填小数)   3解决问题    解决课前出示的问题,化成百分数比较一下,确定给病人推选的食品。  四、反思小结    回顾本节课的课堂流程,反思每个流程点中的得与失,反思小数、分数化成百分数的具体方法。 附送: 2019春六年级数学下册1.2百分数和分数小数的互 化教案7新版 西师大版 《百分数和分数、小数的互化》是教学完百分数的认识之后的知识点,我仔细阅读教材后觉得本课的知识不难但较为琐碎,适合放手让学生自主探索。放手让学生去探究小数与百分数的互化方法,通过学生自主探究、联想、讨论、交流,准确地得出百分数与小数的互化方法,完成知识的构建。对于这一知识的教学我做到了以下几点: 1.放手让学生根据要求自主探究、寻找新知与旧知间的联系,从而完成新知的构建。 ???? 学生作为课堂教学的主体,在教学中愈来愈受到老师的重视。《数学课程标准》指出“有效的数学活动不能单纯地依赖模仿与记忆,动手实践,自主探索与合作交流是学生学习数学的重要方式。”实践证明,学生自主探究、合作交流得来的知识理解才能会更加深刻,才会掌握得更加牢固。教学时,我让学生通新知识与旧知识的联系,来构建新知。如学生在学习小数转化百分数的过程中,有利用小数的意义联想到百分的分母固定为100,进而利用分数的基本性质,从而达到解决小数转化百分数的目的。也可根据利用任何一个整数都可以化成分母是1的分数,引用到小数中,再利用分数的基本性质转化成分母是100的分数,进而解决小数转化成百分数问题的关键。也可根据在一个数的后面添加百分号,从而引起数的变化,要使所化的百分数与原数相等,应先把原数扩大100倍(即把原数的小数点先向右移动两位),从而达到小数化成百分数的目的。最后再根据以上所说的方法,进行比较、分析,最终得出小数化百分数的最简方法,从而完成小数转化百分数的新知构建。 从举例、研究、汇报、提出问题、解决问题都是让学生自己或是合作完成,我主要是给学生创设一种使他们投入的氛围。 ???? 2.营造良好的课堂氛围,更好地让学生展示自己的才华。 ???
显示全部
相似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