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详情

《近代物理》教学大纲.doc

发布:2017-08-25约1.46千字共5页下载文档
文本预览下载声明
《近代物理学基础》 一、说明 (一)课程性质、目的与任务 本课程是物理学教育专业的必修课程。 1.通过本课程的学习,2. 通过本课程的学习,培养学生独立解决与微观粒子相关的问题的能力。即提高学生实践、观察、分析、综合、联系、总结、创造等各方面的能力。3.引导学生用发展的观点认识本性。4. 要求学生初步了解量子力学的基础知识;熟练掌握原子的结构、运动规律及其研究方法。 5. 初步了解分子物理、原子核物理以及高能物理的基本知识;并了解原子物理最新进展。 6. 通过本课程的学习,使学生具有分析和处理中学物理教材的能力。通过各个教学环节培养学生使学生在掌握知识的同时,尽量多地理解思想.本课程和教学环节有讲课、习题课、实验、考试等环节。 2.以课堂讲授为主,精讲多练,并结合自学,布置适当的作业,提高学生理解能力及思维能力。 .传统的教学方式与现代化的教学手段相结合。.开展学生专题讨论,教学生查阅资料,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1)考核形式:定期考试(期中、期末)和平时作业、考勤。采用闭卷考试,以百分制评定成绩。 2)成绩计算:平作业、考勤、期中、期末成绩。 德布罗意波玻尔理论波函数假设统计解释薛定谔方程量子力学对氢原子的处理X射线(包括连续谱和标识谱)的产生机制和特征;了解康普顿效应产生的原因。了解分子形成的几种主要化学键,了解分子能级和分子光谱的一般规律,并能够用符号写出双原子分子电子态的表示式。 教学内容: 一、 碱金属原子 二、两个价电子的原子 三、氦氖激光器原理 四、元素周期表 五、X射线 *六、磁场对原子能级的影响 *七、分子结构和分子光谱 教学重点: 原子实的极化轨道贯穿单线系与三线系及组成造成原子能级分裂的原因电子组泡利原理原子的电子壳层激光原理 X射线标识谱光谱项量子亏损 L-S耦合的适用条件L-S耦合的步骤L-S耦合下的跃迁选择定则电离能和电离电势氦氖激光器原子核的模型平均结合能放射性衰变的一般规律α、β、γ射线的性质历史上几个著名的核反应核反应的三阶段描述加速器的类型、原理粒子的性质基本相互作用夸克模型 教学内容: 一、引言 二、晶体的结合 三、金属的自由电子论 四、固体的比热 五、固体的能带理论 六、超导体 教学重点: 晶体结构;金属的自由电子论;能带理论;了解超导体及其在现代技术中的应用。 三、参考书目 (一)必读书目 1.梁绍荣,刘昌年,盛正华主编,《普通物理学》第五分册:近代物理学基础,高等教育出版社,1994年10月,第二版。 2.杨福家,原子物理学,高等教育出版社,2000年,第三版。 3.褚圣麟,《原子物理学》,高等教育出版社,1979。 4. [美]E.H.威切曼,《量子物理学》(《伯克利物理学教程》第四卷),科学出版社,1978。 (二)选读书目 1.周世勋,量子力学教程,人民教育出版社, 2.尚惠春,王罗禹译,现代物理学中的关键性实验,科学出版社,1983年1。 3.苟清泉,《原子物理学》,高等教育出版社,1982,第二版。 本课程使用教具和现代教育技术的指导性意见 利用网络资源、多媒体等教学手段为教学服务。提供有关教学的录像片,特别是对电子衍射类实验和原子中的电子分布等内容的教学提供多媒体教学条件,以便在相对少的教学时数内完成尽可能多的教学内容。另外采用大量图片和影视资料,有利与学生加深对物理概念的理解。                         1
显示全部
相似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