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详情

《近代物理测试技术Ⅰ》教学大纲.doc

发布:2016-04-01约4.6千字共6页下载文档
文本预览下载声明
《近代物理测试技术Ⅰ》教学大纲 一、课程基本信息 1、课程英文名称:Modern Physics Test Technology Ⅰ 2、课程类别:专业基础课程 3、课程学时:总学时32,实验学时30 4、学 分:2 5、先修课程:《高等数学》、《力学》、《热学》、《电磁学》、《光学》、《原子物理》等 6、适用专业:电子信息科学与技术、应用物理 7、大纲执笔:电子信息科学与技术专业教研室 徐英 8、大纲审批:理学院学术委员会 9、制定(修订)时间:2006年12月 二、课程的目的与任务 “近代物理测试技术”是继“大学物理实验”后的一门重要的技术基础实验课程,本课程所涉及的物理知识面较广,并具有较强的综合性和技术性。 通过近代物理测试技术丰富和活跃学生的物理思想,培养他们对物理现象的观察能力和分析能力,引导他们了解实验物理在物理概念的产生、形成和发展过程中的作用,学习近代物理中的一些常用的方法、技术、仪器和知识,进一步培养正确的和良好的实验习惯以及严谨的科学作风,使学生获得一定程度的用实验方法和技术研究物理现象和规律的独立工作能力,为学生掌握、应用和发展新技术打好坚实的物理实验基础。 三、课程的基本要求: 通过本门课程的学习,使学生 1、丰富和活跃学生的物理思想,学习如何用实验方法和技术研究物理现象和规律,引导他们了解近代物理实验对物理科学的发展、现代技术的产生、形成和发展中所起的推动作用,培养学生在实验过程中发现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等必备的基本技能。 2、学习近代物理某些主要领域中的一些基本实验方法和技术,掌握有关仪器的性能和使用。通过实验着重培养学生阅读参考资料、选择测量方法和仪器、观察现象、独立操作、正确测量、处理实验数据以及分析和总结实验结果等方面的能力。 3、通过实验加深对近代物理的基本现象和规律的理解。为学生掌握、应用和发展新技术打好坚实的物理实验基础。 4、培养实事求是、踏实细致、严肃认真的科学态度和克服困难的坚忍不拔的工作风以及科学的、良好的实验素质和严谨的科学作风与创新能力。 四、教学内容、要求及学时分配 (一)理论教学(2学时) 教学内容:(1)介绍《近代物理测试技术》课程的目的、学习方法;(2)有关实验的理论基础、原理方法和数据处理的理论与要求;(3)实验报告的基本要求; (4)实验课的要求、实验规则及实验安全事项基本要求: (1)了解近代物理测试技术课的目的、任务、课程特点及进行方式; (2)理解有关实验的理论基础、原理方法和数据处理(如平均值法、列表法、平均法、作图法和最小二乘法)的理论与要求。 (二)实验教学(30学时) 从以下实验中选开8-10个实验,每组2人。 实验1 迈克尔逊干涉仪的调节和使用 3学时 综合型 实验目的:了解迈克尔逊干涉仪的原理、结构及调整方式;观察等倾干涉、等厚干涉现象;测量可见单色光(如钠黄色光)的波长。 仪器设备:氦氖激光器;迈克尔逊干涉仪WSM-200。 实验2 超声波无损探伤实验 3学时 综合型 实验目的:了解超声波的传播特性;掌握超声波无损探伤的测试方法;熟悉CTS—22A型脉冲反射式超声探伤仪。 仪器设备:CTS—22A型超声探伤仪。 实验3 塞曼效应 4学时 综合型 实验目的:掌握塞曼效应理论,测定电子的荷质比,确定能级的量子数和朗德因子,绘出跃迁的能级图;2学习法布里—珀罗标准具的原理和调节。 仪器设备:直读式塞曼效应实验仪。 实验4 基本电荷的测量 3学时 综合型 实验目的:通过密立根油滴实验验证电荷的“量子化”,即电量不是连续变化的而是基本电荷的整数倍;测定电子的电荷量e。 仪器设备:MOD-V型密立根油滴仪。 实验5夫兰克—赫兹实验 4学时 综合型 实验目的:了解夫兰克和赫兹研究原子内部能量量子化的实验方法;测定氩原子的第一激发电位,验证原子能级的存在。 仪器设备:FH-Ⅳ型夫兰克-赫兹实验仪。 实验6 电磁波反射观察及波长测量 3学时 验证型 实验目的:学会一种测量电磁波波长的方法;通过对电磁波反射的观察和波长的测量加深对平面电磁波的认识和理解;熟悉简易微波仪器的使用仪器设备:微波分光计、三厘米固态信号源。 实验7利用微波迈克尔逊干涉测电磁波波长、相移系数及介电系数的测量 3学时综合型 实验目的:学会利用迈克尔逊原理测量电磁波波长;学会一种测
显示全部
相似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