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际投资者及经纪参与香港交易所衍生产品市场.PDF
文本预览下载声明
國際投資者及經紀
參與香港交易所衍生產品市場
的情況
資料研究及策劃部撰稿
香港交易所旗下衍生產品市場的交易大部分是透過香港的國際經紀進行。外地投資者參與香港交易
所衍生產品的交易當中,歐美投資者所佔的比重最大,他們的交易主要是透過源自歐美的衍生產品
經紀進行。至於服務源自中國內地的衍生產品投資者,本地經紀則擔當着重要角色。
2006年7月號的《交易所》季刊刊出一篇研究文章,內容根據香港交易所《現貨市場交易研究調查
2004/05年度》的結果,講述香港交易所證券市場的國際層面。與該文相若,本文將嘗試剖析香港交
易所衍生產品(即期貨及期權)市場的國際層面狀況。
以下的分析是根據《衍生產品市場交易研究調查2005/06年度》的調查結果而得出,該項研究調查涵
蓋2005年7月至2006年6月期間香港交易所主要的期貨及期權產品的交易。調查結果顯示外地投
資者在香港交易所衍生產品市場的參與程度相當高(其交易佔整體的23%),尤其是在股票期權以外
1
的期貨及期權交易中(比重為34%)。與證券市場一樣,參與衍生產品市場的外地投資者來自世界
各地。香港交易所的內部紀錄亦顯示,與股票經紀的情況相若,相當大部分的期交所參與者及股票
期權交易所參與者(統稱為衍生產品交易所參與者,亦即衍生產品經紀)的控股公司遍及全球各地。
本文將按海外來源地分析外地投資者及其與為其提供服務的外地衍生產品經紀之間的關係。
1 股票期權市場的交易主要(逾80%)是莊家買賣或交易所參與者本身的買賣,因此外地投資者的交易比重較少(佔總成交量
的7%)。
28 2007年7月 交易所
按來源地劃分的外地投資者 ─ 個人與機構
《衍生產品市場交易研究調查》獲取有關外地投資者交易按不同來源地 ─ 美國、英國、歐洲其他地
區、日本、中國內地、台灣、新加坡、亞洲其他地區及其他地區 ─ 的分布資料。圖1顯示有關結果。
1 外地投資者在香港交易所衍生產品市場的交易按來源地的分布(2005年7月至2006年6月)
英國
33%
美國 歐洲(不包括英國)
18% 19%
日本
其他* 1%
9%
亞洲其他地區 中國內地
2% 6%
新加坡 台灣
11% 1%
* 其他地區包括澳洲、巴哈馬、百慕達、英屬維爾京群島、加拿大、利比里亞、毛里裘斯及紐西蘭。
註:由於四捨五入之誤差,數字的總和未必相等於100%。
《衍生產品市場交易研究調查2005/06年度》顯示以整體而言,90%的外地投資者交易是來自機構投
資者。調查並無要求就每一海外來源地再細分外地個人/機構投資者的交易比重。儘管如此,從衍
生產品經紀對各條問題的回應中可以推斷出每個來源地的個人/機構投資者交易的最少比重。研究
發現,來自美國、英國與歐洲、日本及新加坡的外地投資者交易主要來自機構投資者(接近或超逾
90%)。然而,內地投資者的交易最少有三分之二是來自個人投資者。內地個人投資者積極參與香
港交易所衍生產品市場的情況,與他們參與香港交易所證券市場的情況相若。
交易所 2007年7月 29
國際投資者及經紀參與香港交易所衍生產品市場的情況
來自外地的經紀
表1顯示來自外地的衍生產品
显示全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