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形和地势》教学设计.doc
文本预览下载声明
中国的地形
《地形和地势》教学设计
一、课前准备
(一)教学目标的确定
1.教学内容分析
本节是“中国的自然环境”这一章的第一节,体现了地形作为自然环境基础的重要地位。地形是组成地理环境的主要要素,它既受其他地理因素的影响和地质作用的制约,同时又严重地影响着其他的要素。中国的地形特征对于中国的气候、河流以及中国的社会经济发展都有着重要的影响。因此,认识我国的地形特征,将为学习以后各章节知识奠定坚实的基础。
2.学情分析
学生的学习基础:学生虽然是第一次学习中国的地形知识,但在世界地理的学习中,已经学习过世界的地形、地势等相关知识,已经有了一定的知识储备,并已经积累了一些学习地形、地势的方法。
学生的能力基础:学生初步掌握了阅读“分层设色地形图”、“地形剖面图”的基本技能。具备一定搜集和整理地理资料的能力,能够对地理信息进行简单的分析和归纳。
3.教学目标
(1)在中国地形图指出我国四大高原、四大盆地、三大平原以及主要丘陵的分布和特点。
(2)了解我国地形复杂多样、山区面积广大的基本特征。
(二)教学重点与难点
1.教学重点
中国地形特点;中国主要地形区的名称和分布。
2.教学难点
中国地形的基本特征。
(三)教具与教学手段
教具:各种地图,例如“中国地形图”
教学手段:借助于地图进行学习活动,在读图、析图中,使学生掌握中国的地形的特点。有条件的情况下,可使用多媒体教学手段辅助教学。
二、教学的实施
1.课时计划:2课时
教学内容
课时数
中国主要地形区的分布及地形特征
1
中国地势特征
1
2.教学流程
第一课时 中国主要地形区的分布及地形特征
【学习目标】
1.在中国地形图上指出我国四大高原、四大盆地和三大平原以及主要丘陵的分布和特点。
2.了解我国地形复杂多样、山区面积广大的基本特征。
【学习活动】
新课导入:通过前面的学习,我们知道,我们的国土有960万平方千米,人口有l1.6亿。在这辽阔的祖国大地上,居住了汉、蒙古、西藏、维吾尔、高山等56个民族。祖国不仅人口多,民族复杂,地形也是复杂多样的。今天我们学习自然环境要素之一的地形。
讲授新课
教师:地形是地理环境的基本要素。它在地理环境中起着基础的作用。掌握了它,才能进一步理解其它自然要素和各地区自然环境基本特点以及如何改造自然、利用自然和发展生产等情况。
多媒体播放一些平原、高原、盆地、丘陵、山地的图片。
教师:这五种地形的外观有哪些不同呢?
(学生小声讨论,教师进一步讲。)
教师:我们可以从海拔高度、相对高度、地表起伏状况等方面加以概括。
(学生边对照五种地形的景观图,边思考并进行讨论。教师边讲,边板画、填表。)
(出示五种地形比较简表。)
五种地形比较表
(上表有划线处,均系空白,经边讲、边画、边填,最后内容如上列)
教师:以上是我们对五种地形类型做了比较分析,接下来我们在中国地形图中找一下我国主要的山脉有哪些呢?(播放课件)
请几位学生边找边回答。
教师:大家看到这些山脉的走向一致吗?
学生:不一致。
教师讲解山脉的走向。
活动一:
将学生分为四组,在中国地形图中找出不同走向的山脉。
第一组:找出东西走向的山脉
第二组:找出东北—西南走向的山脉
第三组:找出西北—东南走向的山脉
第四组:找出南北走向的山脉
学生找出来后教师提问回答并纠正。
活动二:
教师:我国的地形区都镶嵌在纵横交错的山脉之间 ,接下来同学们在中国地形图中指出以下地形区所在的位置(播放有关四大高原,四大盆地,三大平原的图片)。
请学生上讲台在可见上指出提问的地形区(教师讲解纠正)。
活动三:
教师:同学们刚才找到了我国的四大高原,四大盆地,三大平原,那么它们都镶嵌在哪些山脉之间呢?同学们先画这样一个表格之后,我们再根据中国地形图填下表。
山 脉
两侧的地形区
西侧
东侧
横断山脉
巫 山
太行山脉
大兴安岭
山 脉
两侧的地形区
南侧
北侧
天山山脉
昆仑山脉
学生自己填表,填完后师生一起探究。
活动四:
根据前面对我国主要地形区的学习,以及分析“各种地形类型所占百分比”的饼状图,将学生6人分为一组,共分8组,讨论以下2题:
1.我国的地形特征是什么?
2.我国山区面积广大,对经济的发展有哪些有利条件和不利条件?
请各组学生派代表发言(给予学生鼓励)
教师最后总结:1.我国的地形特征是地形类型多样,山区面积广大。
2.山区地面崎岖,交通不便,耕地少,不利于发展种植业
山区有利于发展林业、牧业、旅游业、采矿业等。
【课堂小结】
本节课我们主要学习了我国的四大高原、四大盆地和三大平原以及主要丘陵的分布和特点。了解我国地形复杂多样、山区面积广大的基本特征。下节课我们将学习一下我国的地势。
显示全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