肺栓塞-6.ppt
文本预览下载声明
主肺动脉内骑跨血栓 左肺动脉干内的血栓向舌叶延伸 磁共振成像(MRI) 对段以上肺动脉内栓子诊断的敏感性和特异性较高; 适用于碘造影剂过敏的患者 肺动脉造影(PAA) 肺动脉造影是目前诊断肺栓塞唯一可靠的方法 (金标准); 常见征象为肺动脉及其分支充盈缺损,诊断价 值最高; 肺动脉截断现象 诊断方案 诊断标准:满足以下四项标准之一者即可确诊 肺血管造影阳性即肺动脉造影阳性或CTPA阳性; 肺核素通气灌注显像高度可疑; 肺核素通气灌注显像中度可疑+脉彩色 Doppler检查发现下肢DVT; 临床表现高度可疑+彩色Doppler检查发现下肢DVT; 肺动脉造影目前仍为PTE诊断的“金标准” 鉴别诊断 肺炎; 胸膜炎; 肺部肿瘤; 冠心病(冠状动脉供血不足、心内膜下心肌梗死、源于冠心病心律失常的晕厥或猝死); 主动脉夹层; 急腹症等 急性PTE的治疗 一般治疗 抗凝治疗 溶栓治疗 手术及介入治疗 病因治疗 肺血栓栓塞症 ? 基本概念 肺栓塞(pulmonary embolism, PE)是以各种栓子阻塞肺动脉系统的一组疾病或临床综合征; 包括:肺血栓栓塞症、羊水栓塞、脂肪栓塞和空气栓塞等; 栓子为血栓者为肺血栓栓塞症(pulmonary thromboembolism, PTE), 占肺栓塞的绝大多数,是最常见类型, 即通常所称肺栓塞 PTE+DVT= VTE 引起PTE的血栓主要来源于深静脉血栓形成(deep venous thrombosis, DVT),PTE常为DVT的并发症; DVT与PTE为同一种疾病在不同部位、不同阶段的两种表现形式,共属于静脉血栓栓塞症(Venous thromboembolism,VTE) PTE流行病学特征 高发病率(常见病、多发病); 高病死率(如未及时诊治); 高致残率(如未及时诊治,心肺功能损害不能完全恢复); 高漏诊率 高误诊率 危险因素 原发危险因素 : 抗凝血酶-III(AT-III)缺乏症; 蛋白C缺乏症; 蛋白S缺乏症; 活化的蛋白C抵抗; 凝血酶原基因G20210A变异; 先天性纤溶异常等 肺栓塞病理 血栓来源 下腔静脉径路:最多见 上腔静脉径路:有增多 右心腔 栓塞部位 多发多于单发, 双侧多于单侧 下肺多于上肺,右侧多于左侧 DVT-PTE的病理演变 肺栓塞病理生理-呼吸生理 生理死腔 增大 通气受限 表面活性 物质减少 通气/血流比值失调 严重低氧血症 肺栓塞病理生理-血流动力学 肺血管床 减少 血管阻力 增加 肺动脉 高压 急性 右心衰 心输出量 下降 心率加快 血压下降 肺栓塞病理生理-神经体液介质 生物活性 物质释放 TXA2、5-HT、组胺、内皮素-1、FDP等 神经受体 血管、气道受体 刺激 呼吸困难加重 心率加快等 肺动脉高压加重 血管通透性增加 临床表现 症状: 表现多样、轻重不一、缺乏特异性 呼吸困难及气促 胸痛(胸膜炎性胸痛、心绞痛样疼痛) 咯血 晕厥 临床表现 症状: 烦躁不安、惊恐、濒死感 咯血 咳嗽 心悸 猝死 (可在数秒至数分钟内出现意识丧失、心跳、呼吸停止) 临床表现 体征: 心动过速 血压变化,重者血压下降、休克 (massive PTE) 颈静脉充盈怒张或异常搏动 P2亢进,三尖瓣区收缩期杂音 临床表现 体征: 呼吸急促 哮鸣音 细湿罗音 呼吸音减低 胸腔积液的相应体征 发热 DVT临床表现 患肢肿胀、周径增粗、疼痛或压痛 浅静脉扩张 皮肤色素沉着 行走后患肢易疲劳或肿胀加重 DVT也可完全无症状、体征 辅助检查 常规筛选检查 : 动脉血气分析 心电图 胸部X线平片 血浆D-二聚体(D-dimer) 动脉血气分析 低氧血症 P(A-a)O2增大 正常值:5-15mmHg 低碳酸血症 PH升高 也可完全正常 心电图 SⅠQⅢTⅢ征; II、III、AVF及V1-4 T波改变和ST段异常; 肺型P波; 完全或不完全性右束支传导阻滞 ECG 示SIQIIITIII RBBB I导 II导 III导 ECG 示V1-V4导T波倒置 V1 V3 V2 V4 胸部X线平片 肺血管纹理变细、稀疏或消失 肺野局部浸润影 以胸膜为基底的实变影 (Hampton’s 隆起) 患侧膈肌抬高 胸腔积液 右下肺动脉干增宽或伴截断征 肺动脉段膨隆 右心室增大 血浆D-二聚体 敏感性高: 92%-100% 低于 500ug/ml,可
显示全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