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像素材的获取与加工》教学案例.doc
文本预览下载声明
《图像素材的获取与加工》教学案例
一、案例背景信息:
1、模块:制作多媒体作品
2、年级:九年级
3、所用教材版本:电子工业出版社出版,宁夏回族自治区教育厅教研室编著的《信息技术》九年级(上)册。
4、学时数:
非上机时间10分钟,上机操作时间25分钟,展示交流时间10分钟。
二、教学设计:
(一)教学目标
● 知识与技能目标:
1、通过利用ACDSee编辑窗口“调整”菜单下的相应命令,学习调整图像质量的操作方法与技巧。使学生掌握改变图像色彩、亮度、层次的方法与技能。
2、通过利用ACDSee编辑窗口“滤镜”菜单下的相应命令,学习对图像进行效果处理。使学生掌握把图像处理成各种各样的效果(如油画、浮雕、波纹、底片、棕色、耀斑等)的方法与技能。
●?过程与方法目标:
1、在处理图片的过程中,体验图片处理带来的乐趣,培养学生正确的审美意识。
2、在软件探索中不断提高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和探究能力。
3、培养学生交流协作的精神和表现自我的意识。
●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
1、不断提高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和探究能力。
2、培养学生交流协作的精神和表现自我的意识。
3、培养学生正确的审美意识。
(二)内容分析
本节内容选自电子工业出版社出版,宁夏回族自治区教育厅教研室编著的《信息技术》九年级(上)第3单元第三课时(P38-P42)。
本单元的教学内容有四个:(1)图像的基础知识、抓取计算机屏幕上的图像;(2)认识ACDSee窗口、用ACDSee软件转换图像的格式;(3)用ACDSee软件裁剪和缩放图像(4)用ACDSee?软件调整图像质量、对图像进行效果处理。本节是在了解了图像基础知识、认识了ACDSee窗口、掌握了图像格式转换及对图像普通编辑的基础上,进一步学习第四个内容:调整图像质量、对图像进行效果处理。
(三)学生分析
1、本节课的内容相对有趣,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比较高,但学生的随意性较大,往往不按照教学进程中的要求,随意挑选自己感兴趣的图像去做,不注重过程与方法的总结。
2、学生信息技术理论知识和技术水平有个体差异,学习进度参差不齐。因此教师要对个别学生进行辅导,并且鼓励已经完成任务的同学去帮助其他同学。
3、有的学生只是基于对图像的乱涂乱改,要注意对学生的引导,培养其正确的审美意识。
(四)教学策略设计
1.教学方法设计
教学方法:任务驱动,自学探究,交流评价
2.教学流程
?
3.教师应用媒体的情况
硬件资源:多媒体网络教室、扩音器。
软件环境:学生计算机中安装ACDSee6.0的Windows系统。
素材资源:准备一些需要处理的图片。(教师提前将“学习素材”和“自学任务”文件夹发送到学生机上)
三、教学的实际过程
教学环节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媒体运用 设计意图 情
景
导
入 创设情景?导入新课 师:首先,请同学们欣赏几幅图片,比较处理前和处理后图片的不同之处(展示图片)。
师:这节课我们就继续来学习图像素材的处理。 学生欣赏图片,观察处理前和处理后图片的不同之处。并回答老师提出的问题。 通过教学控制系统展示图片。 通过展示图片,引导学生观察处理前和处理后图片的不同之处。通过观察与比较,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求知欲。 展????示
学习目标 展示本节的学习目标 明确本节课的学习目标。 通过教学控制系统展示学习目标。 使学生的自学做到有的放矢。 探
究
新
知
(一) 任务驱动 【任务一】(课本第45页“做一做”):
调整E盘“学习素材”文件夹中“花瓶.jpg”图片的色彩,调整成你喜欢的效果。完成后以“花瓶1.jpg”为文件名保存到E盘自己的文件夹中。??
思考:单击“调整”菜单中的“色调/饱和度/亮度”命令,会弹出HSL选项卡,其中的H、S、L分别表示什么?
【任务二】(仿照课本第44页“图3.34”?):
调整E盘“学习素材”文件夹中“小狗.jpg”图片的质量,分别调整成:“曝光”、“减色”和“锐化”效果。完成后分别以“小狗1.jpg ”、“小狗2.jpg”、“小狗3.jpg ”?为文件名保存在E盘自己的文件夹中。 一边看书,一边上机操作:自学使用“调整”菜单下的一些命令调整图像质量。
(每组提前完成任务的同学可以离开座位,帮助其他同学) ? 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和探究能力。
培养学生小组合作精神。 交流评价 1、请两名学生分别示范任务一和任务二的操作过程。
2、师生共同评价。
3、针对存在的问题,请其他同学给予改正。 1、两名同学分别示范任务一和任务二的操作,并让示范任务一的同学回答:H表示色调;S表示饱和度;L表示亮度。
2、其他同学评价和改正操作过程中存在的问题。 通过教学控制系统展示:
1.学生示范操作。
2.改正方法。 培养学生的自我表现的意识和仔细观察能力。
培养学生正确的审美意识。 探
究
新
知
显示全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