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苏省东台市安丰中学2012-2013年度高一上学期期中考试历史试题.doc
文本预览下载声明
东台市安丰中学2012-2013学年度第一学期
高一历史期中试卷
分值100分 时间60分钟
第Ⅰ卷(选择题、判断题 共70分)
一.单项选择题:在每小题列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最符合题目要求的(本大题30小题。每小题2分,共60分)。
1.其中与时代相对应的朝代是.....颉颃不相压事皆朝廷总之,所以稳当。
A.罢设丞相,缓和君臣矛盾 B.各机构平等,避免权力集中
C.各机构相互制约强化君主专制 D.各部权力分明,提高效力
7.1876年葛元煦《游沪杂记》言:“向称天下繁华有四大镇,曰朱仙,曰佛山,曰汉口,曰景德。自香港兴而四镇逊焉,自上海兴而香港又逊焉。”“香港兴”“上海兴”都是因为签订了
A.《南京条约》 B.《北京条约》C.《马关条约》D.《辛丑条约》
.20世纪初北京城流传着这样一个笑话:庚子年的某一天,李中堂(李鸿章)请八国公使参加烛光晚宴,其中有一道名菜——蒸熊掌。八国公使见了美味却还要故作矜持。宾主一落座,李中堂正要说话,突然一阵风吹过,蜡烛全被吹灭,黑暗中传出一声惨叫。过了一会儿,蜡烛重新点燃,只见日本公使趴在桌子上人事不醒,他的右手抓着熊掌,手背上插着七把明晃晃的刀叉。该笑话讽刺了A.李鸿章代表满清政府大肆出卖国家主权B.大清帝国已经沦为任人宰割的“熊掌”
C.西方列强在文明友好的幌子下瓜分中国D.西方列强共同宰割中国,日本贪欲最强烈
.1972年在《乡愁》中写到“小时候,
乡愁是一枚小小的邮票,我在这头,母亲在那头”。下列有关两段诗歌理解错误的是
A.“酷炎的夏日”指的是日本的侵略 B.两次分离都是因为外来侵略造成的
C.都寄托了对海峡两岸统一的渴望 D.闻一多在诗中所指的分离曾长达半个世纪
10.
11、毛泽东曾在一篇文章中宣告:“中国人民的革命战争,现在已经达到了一个转折点。”“这是蒋介石的二十年反革命统治由发展到消灭的转折点。”这个转折点的主要标志是
A.抗日战争的胜利 B.渡江作战与解放南京 C.三大战役的胜利 D.刘邓大军挺进大别山
12. 1936年12月28日,美国《时代》周刊以大量篇幅报道了西安事变,而封面人物选择的是正在视察军队的日本裕仁天皇。这反映出《时代》周刊A.意在鼓动日本,实现东亚共荣B.希望示好日本,促成美日结盟
C.主张压制中国,渗透美国势力D.关注中国局势,担心中日战争法国政府曾向各国递交一份备忘录,为将要到来的议和定调子。其中写道:“由于各国使馆希望前往沿海或各国部队想要从沿海前往首都(北京),为了保持道路始终畅通起见,各国对某些地方进行军事占领。”该条文的核心内容最终写入了A.《黄埔条约》 B.《天津条约》C.《北京条约》 D.《辛丑条约》 虽成“空壳”,但仍作为辛亥革命成果象征的是A.中国同盟会 三民主义B.中国同盟会 中华民国
C.三民主义 《中华民国临时约法》D.中华民国 《中华民国临时约法》
1912年3月,南京临时政府令:“查前清官厅,视官之高下,有大人、老爷等名称,受之者增惭,施之者失体。……光复以后,闻中央地方各官厅,漫不加察,仍沿旧称,殊为共和政体之玷。”有研究者发现,同年6月《申报》载:“公堂会审之时,(被告)就口口声声以老爷、大人相称,裁判官亦直受不辞。”上述材料最宜作为下列哪一观点的论据
A.作为“受之者”的裁判官沿用前清审判制度B.作为“施之者”的被告不知民国政体之变
C.作为“受之者”的裁判官有意玷污平等制度D.作为“施之者”的被告等级观念根深蒂固南昌起义标志着中国共产党创建人民军队的开始。1933年7月,中华苏维埃临时中央政府批准,将每年8月1日定为A.国民革命军军人节B.中国工农红军成立纪念日
C.中华苏维埃共和国成立纪念日D.中国人民解放军建军节 下图为某时期的招贴画,从中可知
A.作者反对袁世凯独裁卖国B.作者宣传抗日民族统一战线
C.五四运动有广泛的群众基础D.国民党重新阐释了三民主义
1929年,中华民国国民政府通过《禁止污蔑太平天国案》,蒋介石称赞说:“太平天国之历史,为十九世纪在东方第一光荣之历史。”但是,1930年后国民党政权对太平天国运动则进行了全面否定和批判。导致这种转变的原因应该是A.中国局部抗战的开始B.国民大革命的兴起C.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土地革命的兴起D.世界性经济危机的爆发
.把握历史阶段特征有助于学好历史。下表反映了中国近现代史四个不同时期阶段特征的主题词,其中1921~1935年处应该填写1894~1912:推翻帝制,走向共和 1921~1935: 1949~1956:民族独立,获得新生 1978~2001:改革开放,坚定不移 A.五四风雷,抗日烽火 B.开天辟地,渐趋成熟 C.国共对峙,走向抗战 D.星星之火,力挽狂澜
21.“辛亥
显示全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