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2020年六年级语文下册 20.古诗两首 2-2教案 苏教版-1.doc
文本预览下载声明
2019-2020年六年级语文下册 20.古诗两首 2-2教案 苏教版
教学要求:
1.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2.学会本课生字。结合课文内容理解生字词。
3.能解释诗句中的词语,并说说诗句的意思,体会作者表达的思想感情。
4.凭借课文具体的语言材料,感受古诗美的意境,使学生受到自然美和艺术美的熏陶。
重点难点:
1.能说说诗句的意思,体会作者表达的思想感情。
2.感受古诗美的意境,使学生受到自然美和艺术美的熏陶。
教学时间:
2课时。
第二课时
一、回忆式引入
1.我们上节课学习了两首诗,你们有什么收获吗?
(让学生谈点滴收获即可。)
2.由上引入感知诗的意境。
二、深化感知、品味诗境
1.同学们在我们的脑中有没有具有像石灰品质的这样人呢?
让学生充分谈出,以此引导学生认识这样的人是:
坚强不屈 洁身自好……
2.让学生在有感情的读中再次感知石灰的这种高贵品质。
3.那么你们感觉王冕手中的梅花又有什么好的品质呢?
学生说优美纯洁也行,说美丽贞洁也可以。
三、指导背诵课文
1.看图朗读,体会诗歌意境。
2.自由练读,练背诵。
四、总结课文
1.这两首诗分别抒发了作者什么样的感情?
A.抒发了诗人不同流合污,坚决同恶势力斗争到底的思想感情。
B.寄寓了作者鄙视流俗、贞洁自守的高尚情操。
2.这两首诗在写作上有什么特点呢?
(都是咏物诗,托物明志,借物为喻,寄托作者高洁、坚贞的情怀)
五、作业指导:
指导完成练习册有关题目。
学习《石灰吟》。 1.检查预习效果及自学能力。
(1)指名读。(读后评读)
(2)填空练习。
《石灰吟》这首诗是(明代)诗人(于谦)所做。
2.教师点拨。
(1)知诗人,解诗题。
《石灰吟》的作者是明代诗人于谦。于谦(1398—1457)钱塘(今浙江省杭州市)人。明代著名的政治家、军事家和诗人。传说这是于谦12岁时的作品。
(2)抓字眼,明诗意。
“千锤万凿出深山,烈火焚烧若等闲。”
千锤万凿:形容开采石灰非常艰难。锤,锤打。凿,开凿。
若等闲:好像很平常的事情。
这两句诗的意思是经受千锤万凿才出深山,烈火烧炼也很平常淡然,好像很平常的事情。首句写开采石灰岩的艰难困苦,表明石灰从出世时就经受考验。第二句写了石灰在烧制过程中要经过烈火的煅烧。面对严峻的考验,却能够从容自若,处之泰然。“烈火焚烧”与“若等闲”,形成鲜明的对照,更加衬托出石灰的顽强。
“粉骨碎身全不怕,要留清白在人间。”
清白:指石灰洁白的本色,又比喻高尚的节操。
这两句诗的意思是纵然粉身碎骨全不惧怕,只要能把清白留在人间。这两句借石灰之口,一语双关。表示出作者不怕牺牲的精神以及永留高尚的品格在人间的追求。
(3)想意境,悟诗情。
A.诗人写的是石灰,石灰有什么特点呢?(经过千锤万凿从深山里开采出来的石头,对烈火的焚烧看得平平常常。只要能把自己的清白留在世界上,粉身碎骨也不怕。)全诗表现了诗人不畏艰险、不怕牺牲,在人生道路上清清白白做人的高尚情操。
B.这首诗借石灰,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情感?(全诗表现了诗人不畏艰险、不怕牺牲,在人生道路上清清白白做人的高尚情操。)
C.诗人用什么方法写出这种深情厚谊呢?(诗中运用了比喻、拟人的方法,形象生动,语言也铿锵有力。)
D.朗读全诗。
六、总结复习。
1.分组朗读三首古诗。体会诗人所表达的思想感情。
(1)用什么样的感情读?(语调停顿、语速都应该以据诗人所表达的情感而定。)
(2)练习朗读。(自由读、指名读、配乐读、评读。)
2.结合本课的学习,谈谈这两首古诗的写作特色。(这两首诗的特点是语言质朴,明白如话,没有华丽的词藻和雕琢的痕迹,但表现力极强,表达了诗人发自肺腑的思想感情,诗意极浓。这样的诗是达到了很高境界的诗。)
七、作业。
1.朗读背诵古诗。
2.运用归纳的学习古诗的方法,自己选择一首古诗,试着自学。
附送:
2019-2020年六年级语文下册 21.莫泊桑拜师教案 苏教版
教学要求:1.学会生字,理解生词。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3.通过莫泊桑拜师的故事,知道,仔细观察、不断积累、勤奋练习是提高写作水平的必
由之路。4.理解课文内容,感受福楼拜的循循善诱和莫泊桑虚心好学、勤学苦练的精神。课时安排:
两课时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揭示课题,导入新课1.揭示课题,简介莫泊桑。2.谈话导入:像莫泊桑这样的大作家,并不是一开始就能写出好的作品,也有一个不断
学习、不断提高的过程。那么,莫泊桑是怎样拜师学习写作的呢?二、初读课文,理清思路1.自读课文,要求读通顺,不懂的词语查字典。2.指名按自然段读课
显示全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