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六章真核生物的遗传总结.ppt
文本预览下载声明
第六章 真核生物的遗传分析 学习要点: 1真核生物基因组特征; 2 真菌四分子分析方法及连锁作图 3 真核生物重组分子机制 4.基因转变及其分子机制 5 基因删除、扩增及重排的概念及分子进化意义 C值悖论 生物体单倍体DNA总量称为 C值。 高等生物具有比低等生物更复杂的生命活动,所以,理论上应该是它们的C值也应该更高。但是事实上C值没有体现出与物种进化程度相关的趋势。这种生物学上的DNA总量与进化地位的矛盾,称为C值悖论。 分类最小基因组 支原体 0.58 X 106 细菌 2.8 X 106 酵母 3.0 X 107 霉菌 5.5 X 107 蠕虫 1.1 X 108 昆虫 0.5 X 109 鸟类 0.2 X 1010 两栖类 0.1 X 1010 哺乳类 2.8 X 1010 进化地位高,结构复杂的生物的同类生物最小基因组比较,符合进化程度越高,生物基因组越大的规律。 N值悖论 生物基因数目与生物在进化树中位置不存在正相关的事实。 原因: 1. 内含子可变剪切 2. 转录后加工 3. 基因组重复序列 4. 基因调控元件的复杂性 DNA序列的分类 基因序列和非基因序列 基因序列:以起始密码子开始,终止密码子结束的一段DNA序列,称为开放阅读框(open reading frame, ORF) 非基因序列:基因序列以外的DNA序列。 编码序列和非编码序 编码序列:编码RNA和蛋白质的DNA序列。 非编码序:内含子和基因的间隔序列。 单一序列和重复序列 单一序列: 基因组中只有一份的DNA序列。 重复序列:基因组中重复出现的序列。例如,STR,SNP,微卫星DNA等。 第二节 真菌类的遗传分析---四分子分析 顺序四分子分析 非顺序四分子分析: ? 2着丝粒距离的计算 基因与着丝粒的交换值: = 交换型子囊数(M2) ×(1/2)×100% [交换型子囊数(M2)+非交换型子囊数(M1)] Lys-.交换值= (9+5+10+16) ×(1/2)×100 % 105+129+9+5+10+16 = 7.3% 3 作图: 0(着丝点) Lys 0 7.3 (二)两连锁基因的作图 1 杂交实验 P n + X + a (n) ? (n) + n + a (2n) ? 减数分裂 36种不同组合 7种不同类型子囊型 3分型与连锁关系的判断 亲二型 (PD): 非亲二型(NPD): 四 型(T): 4 两个连锁基因位置的判断(同臂或不同臂) (1)利用连锁基因都处于MII时,PD 和NPD四分子类型 频率判断 (2)比较n和a分别为MI和MII时的子囊数进行判断 二 非顺序四分子遗传分析 子囊: PD NPD T AB aB ab AB aB aB ab Ab Ab ab Ab AB RF(重组值)=1/2T+NPD/总子囊数X100% 重组值可能被低估,可用PD、NPD、T三种子囊的频率 推导出两基因间平均每个减数分裂的交换数(m); m =SCO+2DCO 交换值(X)=1/2m; m = T+6 NPD 交换值(X)=(T+6NPD)X50% 图6-11 3种无序四分子的形成 第三节 遗传重组的分子机制 学习要点: 1.概念:转座子;基因转变;负干涉;共转换;极化子 2.同源重组、位点专一重组和异常重组的异同。 3.同源重组的过程(Holliday Model) 遗传重组的类型 根据对DNA和序列
显示全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