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年级地理上册 第三章 中国的自然资源教学实录 (新版)新人教版.docx
八年级地理上册第三章中国的自然资源教学实录(新版)新人教版
授课内容
授课时数
授课班级
授课人数
授课地点
授课时间
教学内容
教材:新人教版八年级地理上册
章节:第三章中国的自然资源
内容:本节课主要讲述我国自然资源的种类、分布特点及其开发利用。包括土地资源、水资源、矿产资源、森林资源、草原资源等,以及这些资源在我国的分布情况、开发利用现状和面临的挑战。通过学习,使学生了解我国自然资源的丰富性和多样性,认识到合理开发利用自然资源的重要性。
核心素养目标
培养学生对地理学科的兴趣和探究精神,提高学生分析地理现象、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通过本节课的学习,学生能够理解自然资源与人类生活的密切关系,增强节约资源、保护环境的意识,形成可持续发展的观念。同时,提升学生的地理信息获取、处理和表达能力,以及团队合作和交流能力。
教学难点与重点
1.教学重点
-重点一:我国自然资源的基本类型及其分布特点。例如,重点讲解土地资源的分布,包括耕地、林地、草地等在不同地区的分布情况,以及水资源在南北方的差异。
-重点二:自然资源开发利用的现状。例如,分析煤炭、石油等矿产资源的分布与开采情况,以及森林资源的砍伐与保护问题。
-重点三:自然资源合理开发利用的意义。例如,阐述合理利用水资源对于农业、工业和生活的影响,以及保护森林资源对于生态环境的重要性。
2.教学难点
-难点一:理解自然资源分布的规律性。例如,帮助学生理解水资源在地理空间上的分布规律,以及如何从地理角度分析其分布原因。
-难点二:分析自然资源开发利用的矛盾。例如,探讨矿产资源的开发与环境保护之间的矛盾,以及如何实现可持续发展。
-难点三:培养学生综合运用地理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例如,通过案例分析,引导学生思考如何合理规划土地资源,以实现农业生产的可持续发展。
教学资源准备
1.教材:确保每位学生都有本节课所需的新人教版八年级地理上册教材。
2.辅助材料:准备与教学内容相关的图片、图表、视频等多媒体资源,如中国土地资源分布图、水资源分布图、矿产资源分布图等。
3.教学工具:准备地球仪、比例尺、量角器等教学工具,以便于学生直观理解地理空间分布。
4.教室布置:设置分组讨论区,提供白板或黑板,用于展示教学内容和学生的讨论成果。
教学过程
1.导入(约5分钟)
-激发兴趣:教师通过展示一幅中国自然风光的图片,引导学生讨论:“你们认为自然资源对于我们的生活有多重要?”
-回顾旧知:教师提问:“大家还记得我们之前学过的自然资源的概念吗?请举例说明。”
2.新课呈现(约25分钟)
-讲解新知:
-教师讲解我国自然资源的种类,包括土地资源、水资源、矿产资源、森林资源、草原资源等。
-通过展示图片和视频,让学生直观了解各种资源的分布情况。
-举例说明:
-以耕地资源为例,讲解我国耕地资源的分布特点和分布规律。
-以水资源为例,分析我国水资源的分布不均和开发利用的挑战。
-互动探究:
-教师提出问题:“如何合理利用水资源?”
-学生分组讨论,每组提出自己的解决方案。
-各组代表分享讨论成果,教师点评并总结。
3.巩固练习(约15分钟)
-学生活动:
-学生根据教材内容,完成配套练习题,巩固所学知识。
-教师指导:
-教师巡视课堂,针对学生在练习中出现的问题给予个别指导。
4.案例分析(约15分钟)
-教师展示一个关于我国矿产资源开发的案例,如山西煤炭资源的开采。
-学生分析案例中矿产资源的分布、开采方式、对环境的影响等。
-学生讨论如何实现矿产资源的可持续开发。
5.课堂小结(约5分钟)
-教师引导学生回顾本节课所学内容,总结自然资源的重要性、分布特点、开发利用等方面。
-强调合理利用和保护自然资源的重要性。
6.作业布置(约2分钟)
-教师布置课后作业,包括教材中的练习题和思考题。
-鼓励学生课后查阅资料,了解我国其他自然资源的分布和开发利用情况。
7.课后反思(约2分钟)
-教师总结本节课的教学效果,反思教学过程中的优点和不足。
-根据学生的反馈,调整教学方法和内容,以提高教学质量。
学生学习效果
学生学习效果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知识掌握:
-学生能够准确描述我国自然资源的种类,包括土地资源、水资源、矿产资源、森林资源、草原资源等。
-学生了解我国自然资源的分布特点,如耕地、林地、草地在不同地区的分布情况,以及水资源在南北方的差异。
-学生能够分析自然资源开发利用的现状,如矿产资源的分布与开采情况,森林资源的砍伐与保护问题。
2.能力提升:
-学生通过案例分析,提高了分析地理现象、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学生在讨论和分享中,提升了地理信息获取、处理和表达能力。
-学生在分组讨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