震灾灾害防救对策-台中立四张犁国民中学.doc
文本预览下载声明
震災災害防救對策
災害規模設定
【辦理單位】:消防局、工務處
首先利用台灣地震損失評估系統(TELES 2.0)進行台灣歷史地震的近況模擬,並與歷史資料作相對映比較確定模擬結果得正確性,再分析假設臺中縣境內或附近可能活動之斷層進行潛勢分析,分析地震災害對臺中縣地區人員及建物損害的程度,進行評估,針對受損嚴重之鄉鎮進行避難路線的規劃。
災害潛勢、危險度與境況模擬定義有關地震災害潛勢、危險度與境況模擬之定義敘述如下:
災害潛勢依各地之自然環境所具有潛在致災條件,所作之災害可能性評估,如評估最大地表加速度、土壤液化潛能等。
危險度根據災害潛勢分析結果、各地區工程結構物分佈和人口在不同時段的分佈等,推估各地區災害的程度和數量。
境況模擬根據歷史性地震、活動斷層的分佈等資料,擬定可能發生的震央位置、規模和深度,並進行災害潛勢分析和危險度評估。
震災模擬事件選定首先第一進行歷史性地震921集集大地震的模擬,並與實際所蒐集到資料相比較,是否相符合,第二模擬臺中縣境內大茅埔-雙冬斷層發生錯動,而引發地震對臺中縣所造成的影響。
921集集大地震(事件一)地震參數的選擇為”依歷史性地震的震源參數設定”,921地震發生之震央位置為經度120.816,緯度23.8528,地震規模為M=7.3,震源深度為8公里,發生時間1999年9月21日凌晨1:47。
大茅埔-雙冬斷層(事件二)地震參數選擇為”依已知的活動斷層位置與屬性資料”,地震發生震央位置經度120.8,緯度24,地震規模M=7.3,震源深度為10公里,發生於2002年1月1日凌晨12點整。
境況模擬結果
921集集大地震模擬結果,採用建物的毀損與人員傷亡數做比較,如與所示,由圖中可發現建物損壞棟數實際值與TELES所分析之結果較相近,但人員的傷亡部份,有部分鄉鎮的數值與實際值有些許的差距。
圖 921地震實際建物毀損與TELES分析結果分佈
圖 32 921地震實際人員傷亡與TELES分析結果分佈假設大茅埔-雙冬斷層因為錯動而產生地震,震央位置約位於太平市,為鄉鎮區全半倒建物棟數分佈圖,由圖中可發現建物受最嚴重損壞之縣市為太平市、大里市與霧峰鄉,其次以豐原、東勢等地區,由於震央位置在太平市附近,所以在附近鄉鎮建物受到嚴重的損壞;為鄉鎮區人員傷亡分布圖,圖中可發現傷亡人數較多鄉鎮與建物損壞嚴重鄉鎮大致相同,傷亡人數最大值約在100-50人間,顯示若是大茅埔-雙冬斷層發生淺層地震時,將會對臺中縣市造成一定程度上的人員傷亡與建物的損壞。
圖 3 為鄉鎮區全半倒建物棟數分佈圖
圖鄉鎮區人員傷亡分布圖
減災
災害防救資料庫與資訊通訊系統
資料庫的建置與管理【辦理單位】:消防局、工務處(協辦單位:農業處、建設處、社會處、警察局、衛生局、環保局、交通旅遊處、文化局、教育處)
災害防救工作的進行,不論是災前的預防或是災時的緊急應變措施,皆須依靠平時各災害防救業務單位所建置之氣象、地震、坡地及建物等各類資料的支持,為確保相關災害防救資料的正確性及互通性,必須依賴完整災害防救資料庫與資訊通信系統,提供災時決策者研判災情及狀況之所需。大規模地震發生時,因通信設施的損壞,傳送路線之切斷或燒失、停電等可預測到會發生無法通信之情形。有鑑於此一狀況,即使發生大規模地震時,在確保仍有機能之傳達體制上,除原本通信網耐震性、多樣化之硬體面整備外,更能加強在日常業務上運用這些設備,習慣通信業務等軟體面,構築災害時穩固之情報通信網路。
建置完善且適合本縣相關災害防救所需災害防救資料庫
進行災害防救業務單位現有災害防救資料之調查,排訂相關資料建置之優先順序及重點,逐年編列預算執行。
資料庫建置規劃,應考量功能性、共通性及未來軟體及硬體之擴充性。
建置災害防救相關資料備份儲存,以防止資料流失。
災害防救資料庫依據功能性可分為基本資料庫、救災資源資料庫、即時災情資料庫及復建資料庫4大類:
基本資料庫:主要包含歷史震災、地形圖、地質圖、公共設施、潛在災害等相關資訊,可作為減災、整備、應變、復建等災害防救各階段作業的參考依據。
環境資料庫:人口密度、土地使用分區圖、道路街廓圖、數值地形圖、河川流域圖、環境地質圖、交通路線圖、等高線圖、坡向圖及坡度圖等。
公共設施資料庫:學校、橋樑、醫院、機場、火車站、電信設施、電力設施、維生管線資料、排水下水道資料、河川堤防資料、防洪測站等。
潛在災害資料庫:活斷層分布圖、崩坍地區圖、環境敏感圖、土石流危險溪流潛勢範圍圖、淹水潛勢圖、老舊危險建築物分布資料、危險物品儲存位置等。
人文社經資料庫:物價指數、工商普查資料、古蹟分布圖等。
救災資源資料庫:主要包含救災資源資料庫及救災設施資料庫,作為應變決策系統指揮調度的依據。
救災資源資料庫:災害應變中心人員聯絡名冊,民間救災人力資源資料、專家技術人員資
显示全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