红蓝光照射联合丹参酮胶囊治疗痤疮的疗效观察.doc
文本预览下载声明
精品论文 参考文献
红蓝光照射联合丹参酮胶囊治疗痤疮的疗效观察
兰燕琴1 单洪强2 魏盛3
(1浙江省金华市第五医院 321000)
(2浙江省义乌市中医院皮肤科 322000)
(3 浙江省嘉兴市嘉善县第一人民医院皮肤科 314100)
【摘要】目的 观察红蓝光照射联合丹参酮胶囊治疗痤疮的临床疗效。方法 将痤疮患者进行随机分组,其中对照组口服丹参酮胶囊,外用过氧化苯甲酰凝胶。而治疗组除给予对照组的药物进行治疗外,还采用红蓝光交替进行面部照射。其中两组均治疗4周之后进行评定疗效。结果 经过两组对比,其中治疗组的有效率为90.7%,而对照组有效率为76.7%,两组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X2=11.464,Plt;0.05)。结论 采用红蓝光交替照射联合丹参酮胶囊治疗痤疮有着显著的疗效,并且安全可靠,在临床上值得推广。
【关键词】红蓝光照射 丹参酮胶囊 痤疮 临床疗效
【中图分类号】R4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1752(2012)19-0107-02
1 资料与方法
1.1 临床资料
选取我院2009年2月到20ll年2月之间收录的312例痤疮患者,其中男性患者136例,女性患者176例,年龄在16-38岁(平均年龄22.7岁)。病程2个月到5年,平均2.13年。按照痤疮的pillsbury的分级法,分为I-IV度,其中有I度有63例,II度有141例,III度有90例,而IV度有18例。将患者随机进行分组,治疗组162例患者,对照组150患者。其中两组患者的性别、年龄以及病程与皮损分级等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具有可比性。
1.2方法
将我院2009年2月到20ll年2月之间收录的312例痤疮患者进行随机分组,其中对照组口服丹参酮胶囊,外用过氧化苯甲酰凝胶[1]。而治疗组除给予对照组的药物进行治疗外,还采用奇致红蓝光治疗仪进行面部交替照射[2],其光源为发光的二极管,蓝光的波长为470plusmn;10nm,红光的波长为625plusmn;10nm。每次治疗20min,且每周2次,一般8次为一个疗程。另外对于口服丹参酮胶囊一般剂量是1g,一日三次。外用的过氧化苯甲酰凝胶是早晚各一次,连续4周。连续观察4周,然后进行数据分析对比。
1.3治疗判断标准
主要是通过观察治疗前的炎性皮损的减少率进行计算疗效,其中减少率(%)=(治疗前的炎症皮损数-治疗后的炎症皮损数)/治疗前的炎症皮损数times;100%。
其中痊愈:炎性皮损数的减少大于等于90%;显效:炎性皮损数的减少在70% -89%之间;有效:炎症皮损数的减少在30%-69%之间;无效:炎性皮损数的减少小于30%或者是存在加重。而总的有效率=(痊愈例数+显效例数)/总例数times;l00%。
1.4排查标准
①近6个月有口服或者外用维甲酸药物者;②有过光敏性皮肤病的患者;③有过服用光敏性药物的患者;④妊娠以及哺乳期的妇女;⑤患有免疫缺陷性疾病的患者;⑤不能够遵医嘱较好进行完成治疗的患者。所有的患者在2个月内均未接受其他任何治疗。
1.5统计学分析
本次研究的所有资料均采用SPSSl7.0统计学软件进行所有的数据统计和分析,对于计数资料均采用X2检验,Plt;0.05,具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临床疗效
对于我院收录的3l2例痤疮患者均完成了治疗,其中治疗组已经治愈的有97例,显效的有50例,其中有效的为l0例,无效的为5例,总的有效率是90.7%;而对照组治愈的有70例,显效的有45例,其中有效的为2l例,无效的l4例,其中总的有效率为76.7%。通过比较,两组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X2=ll.464,Plt;0.0l)。具体的对比见下表。
表1 治疗组与对照组的治疗疗效对比表n(%),Plt;0.05
2.2不良反应
在治疗的过程中,治疗组出现16例患者面部出现轻度的发红、瘙痒的症状发生,并且持续3-5天之后消失,对整个治疗不存在影响,并且两组的外用的药和口服丹参酮胶囊均未见一些不良的反应。
3 讨论
痤疮是多发生在青春期的一种常见的皮肤疾病,影响了皮肤美观,这种疾病主要发病的机制有四个环节,主要体现为皮脂的分泌旺盛和毛囊的皮脂腺导管过度的角化以及痤疮丙酸杆菌异常的增殖与炎症性的免疫反应等造成,一般我们常见的主要是由于前面两种引起的比较多,但是近几年
显示全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