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详情

《乐音及噪声》教学设计(刘磊).doc

发布:2017-06-05约小于1千字共5页下载文档
文本预览下载声明
《乐音和噪声》教学设计 彩虹中学 刘磊 2009.11 教材分析: 乐音与学生的学习、生活中有着非常紧密的联系,但学生们对声音最直观的感觉是声音的大小和音调的高低,并在描述上是不准确的,这种先前的认识对教学带来一定的干扰。因此在教学中要在实验、观察的基础上让学生对响度和音调有正确的认识(区别先入为主的非准确认识),音色较为抽象,学生只要能利用音色来区别不同乐器、不同人发声不同就可以。 噪声,学生也都有感性的认识,但其防治的方法与产生的原因和传播有关,从因果关系上讲学生易懂、易理解。区别是乐声或为噪声的辩证关系可培养学生辩证思维方法,因此要以例来引证,并加以分析和说明。 设计思想: 基于学生的认识,通过对具体事例的分析、探究,使学生正确了解声音的响度、音调和音色。 教学目标: 3.1知识与技能 3.1.1了解声音的特性。 知道乐音的音调跟发声体的振动频率有关,响度跟发声体的振幅有关。 不同发声体发出乐音的音色不同。通过做“音调与频率有关的实验”和“响度与振幅有关的实验”,进一步了解物理学研究问题的方法。 培养学生科学探究的能力。体会现实世界物体的发声是丰富多彩的,培养学生更加热爱世界、热爱科学的品质。 培养学生联系生活、生产和科学技术的意识。音调、响度、音色的概念及其相关因素。探究决定音调、响度的因素。生活中我们接触到的声音各种各样,千差万别。其中有许多声音让我们感到悦耳、动听。例如:音叉发出的声音、人歌唱的声音、各种乐器的演奏声等,它们都是物体做规则振动时发出的声音,物理学中把这类声音叫做乐音。有的声音听起来音调高,有的声音听起来音调低,声音为什么会有音调高低的不同呢?让我们一起来做下面的探究活动。 课堂虽然给学生提供了观看的资料,但通过创设情景让学生感受出了乐音与噪声的存在,学生又自己提出了想要了解的三大问题。学生根据已有的经验,要得出了乐音与噪声的来源,危害和控制途径也是不难的,是否在课堂上出现了讨论的场面,就显示学生的自主学习 - 5 -
显示全部
相似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