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详情

湘教版语文三年级下教案15皮巧根桥.doc

发布:2017-06-11约2.39千字共4页下载文档
文本预览下载声明
课题15 皮巧根桥 第 1 课时 总序第 课时 课型 新授课 编写时间 执行时间 教学目标: (一)知识与能力:认识、会正确书写12个生字。默读课文,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二)过程与方法:理解课文内容。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懂得人们为什么把后来修建的桥仍称作皮巧根桥。 教学重点:掌握生字的音、形、义;默读课文,理解课文内容。 教学难点: 懂得人们为什么把后来修建的桥仍称作皮巧根桥,并从中受到感染。 教法与学法:合作交流,读中感悟。 教学准备:多媒体课件、生字卡片。 教学过程 导入新课,揭示课题。 用课文的第一自然段,引出课题。 二、读课题识字 1.指名读:皮、巧、根 2.让学生说说课题中三个生字字音的要点(“巧”是三拼音节) 3.师让学生通过交流,识记字形:哪些字写笔顺时要注意呢? 三、朗读课文,连词识字   1.朗读课文,把和生字连在一起的词语画下来 (1)学生说出画下的词,师投影出示:皮巧根 陡峭 踩着 刺骨 搭桥 磨快 斧子 高坡 渐渐 栏杆 (2)生自由读以下词语,提出不理解的词语。 (3)用分小组交流、查阅工具书和联系上下文理解的方式共同解疑。 (4)齐读生字词语。 2.识记字形 (1)这些字中,哪些字我们容易粗心写错呢? (2)同桌互相交流后回答。 (3)你还能用什么方法来迅速记住这些字呢? 3.书写生字 (1)师范写生字,边写边强调笔画位置,学生观察。 (2)学生临写生字。 四、作业 1.书写本课生字 2.读课文,要求流利通顺。 教学后记: 批 注 课题15 皮巧根桥 第 2 课时 总序第 课时 课型 新授课 编写时间 执行时间 教学目标: (一)知识与能力:认识、会正确书写12个生字。默读课文,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二)过程与方法:理解课文内容。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懂得人们为什么把后来修建的桥仍称作皮巧根桥。 教学重点:掌握生字的音、形、义;默读课文,理解课文内容。 教学难点: 懂得人们为什么把后来修建的桥仍称作皮巧根桥,并从中受到感染。 教法与学法:合作交流,读中感悟。 教学准备:多媒体课件、生字卡片。 教学过程 一、引导读文,整体感知 1、自由读课文,说说皮巧根是个怎样的孩子?你是从哪里看出来的? 2、学生讨论后归纳:皮巧根是个能吃苦、细心、为他人着想的孩子。 二、理解1-6自然段 1、思考:从哪些语句中体现出皮巧根这些优秀品质呢?(轻声读,用线划记下来。) 2、指名读出画线句子,师根据学生回答相机用课件出示 “皮巧根想在小河上搭一座桥。”“皮巧根就留下几根树枝儿,给过桥的人当扶手。”“皮巧根请来爷爷帮忙,他俩用……木桥架起来了。”   3、指名女同学读第一至三自然段,思考:这部分告诉我们什么?  (1)师用课件演示出这三个自然段缩描述的情景,学生通过看和读,归纳:这部分写出了皮巧根架桥的原因。  (2)这样写对文章有什么作用?(这几段是搭皮巧根桥不可缺少的因素)    4、指名读4—6自然段,用“△”标出其中的动词。质疑:这些动词表现了什么?(皮巧根架桥所付出的努力) 5 完成课后练习第3题,读一读,改一改,把下面的每组三句话合成一句话。投影出示:   (1)他赶忙跑回家。他磨快了斧子。他来到白柳树旁。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我来到图书馆。我查阅资料。我找到了《身边的小英雄》这本书。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三、学习课文第7—8自然段   1、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读第7—8自然段,并说说读懂了什么?   2、互相谈谈自己的阅读体会,各抒己见。   3、指名谈阅读体会,联系第7—8自然段中的句子来说。      四、感悟、回归课题,升华主题    1、人们为什么把后来修建的桥仍称作皮巧根桥?   2、课件出示三座桥的变迁,学生逐步明白:最初的桥是皮巧根架的,后来的桥虽不是他架的,却仍叫这个名字,是人们为了记住他。   3、总结归纳:一个人做了有益于大家的事,人们是不会忘记的;希望皮巧根的精神能永远得到发扬。    五、拓展延伸    1、读了这个故事,你有何感受?在你的周围有没有这样的人?    2、课后读读有关地名来历的故事。   六、
显示全部
相似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