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详情

外交学院考研材料-当代外交史32.pdf

发布:2017-05-09约5.61千字共3页下载文档
文本预览下载声明
才思教育网址: 第 四 节 对 民 族 主 义 国 家 反 侵 略 斗 争 的 支 持 和 加 强 援 助 一 、 支 持 巴 基 斯 抗 印 斗 争 1 、 印 巴 分 治的 由 来 1930年,著名穆斯林诗人、思想家和哲学家穆罕默德·伊克巴尔第一次提出了穆斯林建立自己的国家——“巴 基 斯 坦 ” 的 主 张 。 1942 年,英国教授科帕兰在《印度问题》一书中提出了对印度“分而治之”的治印大纲。 1942年 3 月,英国政府曾派掌玺大臣、下院领袖克里普斯前往印度,提出 “克里普斯提案” 。 建立新印度联邦,使之成为自治领,其地位与英国本国及其他自治领各国相等,不论在内政和外交上,均 不 隶 属 他 国 ; 英 属 印 度 的 土 邦 有 权 不 加 入 新 建 立 的 印 度 联 邦 。 1946年 2 月 18 日,孟买港两万余名水兵发动起义。到2 月21 日,印度海军官兵全面加入起义。 1947 年 3 月 24 日 , 新 任 印 度 总 督 蒙 巴 顿 勋 爵 抵 达 印 度 。 蒙巴顿分治方案 巴基斯坦由东、西两部分组成,分别称为东巴和西巴。东、西巴被印度隔开,相距约2000 公里。东巴人绝大部分属孟加拉族,操孟加拉语;西巴人分属信德、旁遮普、俾路支和巴丹等几个民族。 各土邦可以自行决定加入任何一个自治领,克什米尔地区可以自由选择归并印度或巴基斯坦1947年6月3 日 , 蒙 巴 顿 向 外 界 正 式 公 布 了 印 巴 分 治方 案 , 即 “ 蒙 巴 顿 方 案 ” 。 2 、 1947 年 第 一 次 印 巴 战 争 ( 1 ) 克 什 米 尔 问 题 的 由 来 克什米尔位于南亚次大陆最北端的喜马拉雅南麓,面积为 19 万多平方公里,人口约 500 万。 1946 年,占领了克什米尔的英国殖民者将这一地区卖给了信奉印度教的查谟土邦大公。 穆斯林人口占整个土邦的77%,印度教徒占20%,其余为锡克教徒和佛教徒等,从而形成了穆斯林人口居 多、但土邦王公为印度教徒的局面。印巴分治时,巴方以土邦多数居民是穆斯林为由,主张通过全民公决 来 决 定 其 归 属 。 1947 年 8 月,克什米尔境内的穆斯林土邦蓬齐发生起义,宣布成立“ 自由克什米尔 查谟王公随即对蓬齐采取高压政策,致使 50 万穆斯林越境逃入巴基斯坦。 1947年10月20 日,“自由克什米尔”义军逼近克什米尔首府斯利那加,克什米尔土邦王公向印度政府求援, 并 于 10 月 26 日 宣 布 加 入 印 度 并 要 求 印 方 派 军 队 进 入 。 10 月 27 日,印度伞兵部队在斯利那加空降,第一次印巴战争随之爆发。 (2) 第 一 次 印 巴 战 争 第 一 次 印 巴 战 争 几 乎 使 用 了 当 时 世 界 上 所 有 常 规 武 器 。 1948年1月20 日,安理会成立印巴委员会,并通过了停火、非军事化和以公民投票来决定土邦归属的分 阶 段 解 决 克 什 米 尔 问 题 的 决 议 。 印巴双方对此均表示接受,并于1949年 1 月 1 日实现了停火(3)第一次印巴战争后的克什米尔 1949年7月,两国签订 《卡拉奇协定》,划定停火线,印度控制了克什米尔土邦3/5的土地和3/4的人口, 巴基斯坦控制
显示全部
相似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