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详情

教育教学论文 信息技术与小学数学课教学心得.doc

发布:2018-05-07约3.64千字共7页下载文档
文本预览下载声明
信息技术与小学数学课教学心得 长春莲花山生态旅游度假区劝农山镇中心小学 冷雪花 信息技术与小学数学课教学心得 摘要:利用信息技术辅助小学数学课堂教学,能生动直观的将原生态的教学信息再现于学生的感官。通过学生的直观学习,能够激发学生的求知欲望。教师适时、适当、适度地借助现代信息技术的直观演示,帮助学生在学习中获得乐趣、增长知识、开发潜能。 关键词: 小学数学 知识再现 展示巧用 从教十多年来,信息技术在教学中从无到有,从陌生到能够熟练的应用,使教师的教不再是单一的讲解,使学生的学更加直观生动,让我领略了信息技术的神奇力量。“信息技术的发展,使人们的学习和交流打破了过去的时空界限,为人类能力的提高和发挥作用带来了新的空间。”加强信息技术与数学课程的“整合”,对于实施素质教育,培养创新人才具有重要意义,作为数学教师必须进一步从自己学科的角度来研究如何使用计算机来辅助自己的教学,把计算机技术有机地融入到小学数学学科教学中,就象使用黑板、粉笔、纸和笔一样自然、流畅,这样才能更好地适应时代的要求,才能实现更便捷直观的教学效果。 我是农村小学的一名数学教师,从教着小学的一门主要学科——数学,从前,教学手段是那么单调,黑板加粉笔,一块小黑板就是我们的所有教具。由于课堂教学用具的贫乏,课前往往绞尽脑汁自制一些简陋的教具。记得刚刚参加工作时,我自己自作一套三角板、长方体、正方体教具模型,特地请来身为木匠的大伯,按着我的意思制作了求圆柱体体积的教具,记得当时绞尽脑汁,却供应不上教学进度,非常苦恼。加上学科自身的特点,的确没有其他学科形象、生动、具体。我讲得口干舌燥,下边学生听得枯燥无味,无法真正理解其中的推导过程,从而直接影响学生学习积极性,使有些学生丧失了学习数学的兴趣。为此身为数学教师的我也不得不苦思冥想,不断探索行之有效的教学方法。现代信息技术辅助教学引入学校教育后,给农村学校基础教育的改革和发展带来了机遇。同时,为师生之间、学生之间提供了一个双向的、平等的交流互动平台,它使教师与多个学生主体间围绕共同问题进行协作、讨论和对话成为可能,学生处于一个宽松、开放的学习环境中,教学模式与传统教学中“以教师的教为中心”的模式相比发生了很大的变化。下面就谈谈我在农村小学在信息技术与数学课程的整合教学方面的教学心得与体会: 一、利用信息技术创设探究情景、激发学习兴趣。 课堂教学中,我注意适当运用信息技术辅助教学,创设出激发学生学习兴趣的情境,引导学生观察、探究,提高了课堂教学效率。 教学“搭配中的学问”这个内容时,利用电脑创设教学情景,把课本上的插图变成实景,动画显示出两顶帽子和三条裤子,学生处在兴奋中观察和分析题意,利用动画解决了课本难以解决的问题,学生注意力集中,学习兴趣很浓,充分体会到搭配中的乐趣,教学效率明显提高了。生动形象的课件让数学课堂教学变得五彩缤纷,有效的调动了学生的积极性,从而全身心的投入学习中,学生在情景中能主动发现知识和解决问题,我将课堂交还给学生。真正实现了“要我学”到“我要学”的转变。师生能在潜移默化中实现正确定位。 在教学小学数学三年级上册“观察物体”这个知识点时,这节课的知识目标是学生经历从不同方向观察物体的过程。能力目标是发展学生的空间观念,空间想象能力,培养学生创新的能力和自主学习的能力。我尽一切可能激发学生的主动参与的积极性,为此我在练习部分设计了互动式的游戏教学——找一找,做一做。电脑给出四名小同学从不同方向观察一个长方体的三维立体图片,有效的展示了各个角度,利用flash动画软件学生可随意拖曳图形,变换角度,然后再利用多媒体演示,交流自己的心得。学生们乐此不疲的享受着多媒体带来的愉快学习。 二、利用信息技术辅助教学,形象地展示了知识的形成过程。 信息技术辅助教学,在充分展示知识的形成过程中扮演着重要的角色。 小学生仍处在一个以形象认知为主的时期,数学课自身的抽象性成为许多学生学习的困难,利用多媒体教学的优势是可以把静态图像变为动态画面,把问题从枯燥的文字叙述转变成另一种直观图像或者动画,起到变复杂为简单、变难为易的作用。课堂教学中要正确地、充分地展示知识的形成过程,应创造让学生主动参与学习过程的条件,培养学生的数学思维。有效地促进学生思维的发展,课堂难点也突破了。例如三年级《长方形的周长》教学中,探索长方形的周长的计算方法,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学生听老师讲后好像懂了,然而实际做时又没了头绪。因为学生对长方形的周长没有实际的应用过,利用信息技术就可以解决这个问题。教学中利用课件展示长方形一周的动画轨迹,学生可以形象的看到长方形的周长,然后再利用动画呈现长方形周长的长度。这样这道题的画面就深深印在学生脑海中,学生再遇到这类问题脑中自然就有形象思维帮
显示全部
相似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