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详情

第四章场效管放大电路13545.doc

发布:2019-05-11约8千字共14页下载文档
文本预览下载声明
PAGE PAGE 1 第四章 场效应管放大电路 由于半导体三极管工作在放大状态时,必须保证发射结正偏,故输入端始终存在输入电流。改变输入电流就可改变输出电流,所以三极管是电流控制器件,因而三极管组成的放大器,其输入电阻不高。 场效应管是通过改变输入电压(即利用电场效应)来控制输出电流的,属于电压控制器件,它不吸收信号源电流,不消耗信号源功率,因此输入电阻十分高,可高达上百兆欧。除此之外,场效应管还具有温度稳定性好,抗辐射能力强、噪声低、制造工艺简单、便于集成等优点,所得到广泛的应用。 场效应管分为结型场效应管(JFET)和绝缘栅场效应管(IGFET),目前最常用的MOS管。 由于半导体三极管参与导电的两种极性的载流子,电子和空穴,所以又称为半导体三极管双极性三极管。场效应管仅依靠一种极性的载流子导电,所以又称为单极性三极管。 FET-Field Effect transistor JFET-Junction Field Effect transistor IGFET-Insulated Gate Field Effect Transistor MOS-Metal-Oxide-Semiconductor (一)课程内容 1 结型场效应管和绝缘栅型场效应管。 2 场效应管的主要参数。 3 场效应管的特点。 4 场效应管放大电路。 (二)教学基本要求 1 了解结型和绝缘栅型场效应管的结构,工作原理及伏安特性。 2 理解场效应管的主要参数。 3 理解场效应管的特点。 4 了解场效应管放大电路的结构,工作原理,静态和动态分析。 (三)本章重点 1 场效应管的结构。 2 工作原理及其特点。 第四章 场效应管放大电路 §1 结型场效应管 一、结构 结型场效应管有两种结构形式。N型沟道结型场效应管和P型沟道结型场效应管。以N沟道为例。在一块N型硅半导体材料的的两边,利用合金法、扩散法或其它工艺做成高浓度的P+型区,使之形成两个PN结,然后将两边的P+型区连在一起,引出一个电极,称为栅极G。在N型半导体两端各引出一个电极,分别作为源极S和漏极D。夹在两个PN结中间的N型区是源极与漏极之间的电流通道,称为导电沟道。由于N型半导体多数载流子是电子,故此沟道称为N型沟道。同理,P型沟道结型场效应管中,沟道是P型区,称为P型沟道,栅极与N型区相连。电路符号如图所示,箭头方向可理解为两个PN结的正向导电方向。 二、工作原理 从结型场效应管的结构可看出,我们在D、S间加上电压UDS,则在源极和漏极之间形成电流ID。我们通过改变栅极和源极的反向电压UGS,则可以改变两个PN结阻档层(耗尽层)的宽度。由于栅极区是高掺杂区,所以阻挡层主要降在沟道区。故|UGS|的改变,会引起沟道宽度的变化,其沟道电阻也随之而变,从而改变了漏极电流ID。如|UGS|上升,则沟道变窄,电阻增加,ID下降。反之亦然。所以改变UGS的大小,可以控制漏极电流。这是场效应管工作的基本原理,也是核心部分。下面我们详细讨论。 1.UGS对导电沟道的影响 为了便于讨论,先假设UDS=0。 (a)UGS=0 (b)UGS0 当UGS由零向负值增大时,PN结的阻挡层加厚,沟道变窄,电阻增大。 (c)UGS=–Up 若UGS的负值再进一步增大,当UGS=–Up时,两个PN结的阻挡层相遇,沟道消失,我们称沟道被“夹断”了,UP称为夹断电压,此时ID=0。 ? 2.ID与UDS、UGS之间的关系 假定:栅、源电压|UGS||Up|,如UGS=–1V,Up=–4V。 ⑴ 当UDS=2V时,沟道中将有电流ID通过。此电流将沿着沟道方向产生一个电压降,这样沟道上各点的电位就不同,因而沟道内各点的电位就不同,因而沟道内各点与栅极的电位差也就不相等。漏极端与栅极之间的反向电压最高,如:UDG=UDS–UGS=2–(–1)=3V,沿着沟道向下逐渐降低,源极端为最低,如:USG=–UGS=1V,两个PN结阻挡层将出现楔形,使得靠近源极端沟道较宽,而靠近漏极端的沟道较窄。如下图(a)所示。此时再增大UDS,由于沟道电阻增长较慢,所以ID随之增加。 ⑵预夹断 当进一步增加UDS,当栅、漏间电压UGD等于Up时,即 UGD=UGS–UDS=Up 则在D极附近,两个PN结的阻挡层相遇,如下图(b)所示。我们称为预夹断。如果继续升高UDS,就会使夹断区向源极端方向发展,沟道电阻增加。由于沟道电阻的增长速率与UDS的增加速率基本相同,故这一期间ID趋于一恒定值,不随UDS的增大而增大,此时,漏极电流的大小仅取决于UGS的大小。UGS越负,沟道电阻越大,ID便越小。 ⑶ 当UGS=Up时,沟道被全部夹断,I
显示全部
相似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