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章三管及放大电路.ppt
文本预览下载声明
例4.2.1 设VBB=4V, VCC=12V,Rb=220kΩ, Rc=5.1kΩ,β=80,VBEQ=0.7V。试求IBQ,ICQ,VCEQ,并说明BJT的工作状态。 例4.3.1 电路如图,设VBEQ=0.7V (1)画出该电路的直流通路与交流通路 (2)估算静态电流IBQ,并利用图解法确定ICQ、VCEQ (3)写出加上输入信号后,电压vBE的表达式及输出交流负载线方程 4.2.2 当开关S分别接通A、B、C三位置时,BJT各工作在其输出特性曲线的哪个区域,并求出相应的集电极电流 例4.3.2 电路如图,BJT的β=40,rbb`=200Ω,VBEQ=0.7V 试求该电路的Av,Ri,Ro。若RL开路,则Av如何变化? 4.3.8 画出所示电路的小信号等效电路,设电路中各电容容抗均可忽略。 例4.6.1共射-共基电路如图所示,已知两只BJT的β=100。VBEQ=0.7V,rce=∞,其他参数如图所示 (1)当ICQ=0.5mA,VCEQ1=VCEQ2=4V,R1+R2+R3=100kΩ时,求Rc、R1、R2、R3的值。 (2)求该电路的总电压增益AV。 (3)求该电路的输入电路Ri和输出电阻Ro。 频率响应的概念 在放大电路的通频带中给出了频率特性的概念--- 产生频率失真的原因是: 1.放大电路中存在电抗性元件,例如耦合电容、 旁路电容、分布电容、变压器、分布电感等; 例4.7.1 设电路在室温(300K)下运行,且BJT的VBEQ=0.6V,rbb‘=100Ω,β0=100,Cb‘c=0.5pF,fT=400MHz;VCC=12V,Rb1=100kΩ, Rb2=16kΩ,Re=Rs=1kΩ,RC=RL=5.1kΩ,试计算该电路的中频源电压增益及上限频率 例4.7.2 设电路中BJT的β=80,rbe=1.5kΩ, VCC=15V, Rs=50Ω, Rb1=110kΩ,Rb2=33kΩ, Re=1.8kΩ,RC=4kΩ,RL=2.7kΩ, Cb1=30μF, Cb2=1μF, Ce=50μF.试计算该电路的下限频率 Ce 2. 低频响应 Ce Ce 4.5.3 放大电路三种组态的比较 1.三种组态的判别 以输入、输出信号的位置为判断依据: 信号由基极输入,集电极输出——共射极放大电路 信号由基极输入,发射极输出——共集电极放大电路 信号由发射极输入,集电极输出——共基极电路 2.三种组态的比较 3.三种组态的特点及用途 共射极放大电路: 电压和电流增益都大于1,输入电阻在三种组态中居中,输出电阻与集电极电阻有很大关系。适用于低频情况下,作多级放大电路的中间级。 共集电极放大电路: 只有电流放大作用,没有电压放大,有电压跟随作用。在三种组态中,输入电阻最高,输出电阻最小,频率特性好。可用于输入级、输出级或缓冲级。 共基极放大电路: 只有电压放大作用,没有电流放大,有电流跟随作用,输入电阻小,输出电阻与集电极电阻有关。高频特性较好,常用于高频或宽频带低输入阻抗的场合,模拟集成电路中亦兼有电位移动的功能。 4.5.3 放大电路三种组态的比较 4.6 组合放大电路 4.6.1 共射—共基放大电路 4.6.2 共集—共集放大电路 4.6.1 共射—共基放大电路 共射-共基放大电路 4.6.1 共射—共基放大电路 其中: 所以: 因为: 因此: 组合放大电路总的电压增益等于组成它的各级单管放大电路电压增益的乘积。 前一级的输出电压是后一级的输入电压,后一级的输入电阻是前一级的负载电阻RL。 电压增益: 4.6.1 共射—共基放大电路 输入电阻: 输出电阻: Ro ? Rc2 T1、T2构成复合管,可等效为一个NPN管 (a) 原理图 (b)交流通路 4.6.2 共集—共集放大电路 4.6.2 共集—共集放大电路 1. 复合管的主要特性 两只NPN型BJT组成的复合管 两只PNP型BJT组成的复合管 rbe=rbe1+ (1+ ?1 ) rbe2 4.6.2 共集—共集放大电路 1. 复合管的主要特性 PNP与NPN型BJT组成的复合管 NPN与PNP型BJT组成的复合管 rbe = rbe1 4.6.2 共集—共集放大电路 2. 共集?共集放大电路的Av、 Ri 、Ro 式中 ?≈?1?2 rbe=rbe1+(1+?1)rbe2 R?L=Re//RL Ri=Rb//[rbe+(1+? ) R?L] 4.7 放大电路的频率响应 4.7.1 单时间常数RC电路的频率响应 4.7.2 BJT的高频
显示全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