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选】福建省福州八中2014届高三毕业班第一次质检地理试题.doc
文本预览下载声明
福州八中2014届高三毕业班第一次质检地理试题
一、单选题(每题2分,共48分)
创意产业指运用创造性智慧进行研究、开发、生产、交易的各种行业和环节的总和。全世界创意经济日均产值已达到220亿美元。完成l-2题。
1.影响创意产业区位选择的主导因素是
A.地租 B.人才 C.政策 D.交通
2.城市创意产业的发展可以
①促进产业升级②增强核心竞争力 ③扩大消费市场 ④加重环境污染
A.①②③ B.①②④ .①③④ D.②③④
(109m3/年) 内部水足迹(109m3/年) 外部水足迹(109m3/年) 1.7 2.2 6.4 3.根据表资料可知Y国
A.水资源总量丰富 B.属于发展中国家
.水资源严重匮乏 D.水资源利用率低
.下列措施中有利于减少内部水足迹的是
①发展高效节水农业②进口水密集型产品 ③出口水密集型产品 ④修建大型水利工程
A.①② B.②④ C.①③D.①④
(人口为2006年数据;GDP为2005年数据)
家 加拿大 美国 俄罗斯 丹麦 北极地区土地面积占国土比重(%) 43.74 6.1 51.67 98.O5 北极地区人口占全国总人口比重(%) 1.94 1.94 5.0l 1.94 北极地区GDP占全国比重(%) 2.1 0.3 12.6 1.3 5.环北极国家中,北极地区对本国经济发展作用最大的是
A.加拿大 .丹麦 C.俄罗斯 D.美国
.近年来,环北极国家日益重视北极地区的经济发展,主要得益于
A.地理位置重要 B.陆地面积扩大
C.人口快速增加D.全球气候变暖
7.城市ae
A.气候大陆性自东向西逐渐增强B.年降水量自西向东呈递减趋势
C.夏季温和冬季寒冷,全年湿润.年太阳辐射量自东向西逐渐变大
.影响城市ae气温差异的主要因素是
A.大气环流、海陆位置 .纬度位置、海陆位置
C.大气环流、地形地势D.纬度位置、地形地势I区劳动密集型制造业向外迁移的趋势,始于
A. 1985年 B. 1995年
C. 2000年 D. 2005年
12. 导致III区劳动密集型制造业市场份额变化的原因,不可能是
A. 西部大开发的推进 B. 国内外的产业转移
C. 产品质量的提升 D. 当地政府的支持
下图示意1978-2004年黑龙江垦区粮食总产量与水稻产量的变化,读图回答13-14题。
13. 该地区粮食结构变化的最主要原因是
A. 土壤肥力的提高
B. 耕地面积的扩大
C. 交通条件的改善
D. 市场需求的变化
14. 该地区粮食结构变化最可能导致该地区
A. 土地盐渍化 B. 温室效应 C. 水资源短缺 D. 土地沙漠化
下图示意赤道附近甲山的地形剖面和气象要素分布,读图完成15-16题。
15. 曲线a表示的气象要素可能是
A. 年日照时数(小时) B. ≥10℃积温
C. 7月降水量(mm) D. 年可能蒸发量
16. 甲山
A. 东南坡最大降水高度高于西北坡 B. 东南坡森林覆盖率高于西北坡
C. 西北坡为海洋湿润气流迎风坡 D. 西北坡的流水侵蚀作用强于东南坡
下图示意我国某区域年雾日数分布,读图完成17-18题。
17. 导致该区域西南部年雾日数等值线密集的主要因素是
A. 纬度位置 B. 海陆位置 C. 大气环流 D. 地形地势
18. 与甲市相比,乙市
A. 年雾日数较多 B. 太阳辐射量较大
C. 城市等级较高 D. 气温年较差较大
下表示意我国某地区各种运输方式能耗和碳排放结构。完成19~21题。
19.该地区各种运输方式单位能耗碳排放量最大的是
A.公路运输 B.铁路运输
C.水路运输 D.航空运输
20.随着经济发展、城市化水平提高,该地区的碳排放量增长迅速。下列措施有利于减少该地区交通工具碳排放的是
①推广新能源交通工具
②建设低耗能、零排放的城市轨道交通
③降低该地区高等级公路的比重
④提高铁路运输和航空运输的比重
A.①② B.②④ C.③④ D.①③
显示全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