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详情

5。2外交关系的突破.doc

发布:2016-07-02约2.34千字共4页下载文档
文本预览下载声明
[备课时间] [上课时间] [课题] 二、外交关系的突破 [课型] [第 课时] [教学目的] 知识与能力目标 1、了解中国恢复联合国合法席位的时间,简述中国恢复联合国合法席位的原因及意义。 2、理解中美关系改善的背景,掌握中美关系正常化的基本步骤,探讨中美关系正常化的历史影响。 3、了解中日建交的背景,理解它与中美关系改善之间的相互关系。 4、探讨中美关系与中日建交对国际关系的影响。 过程与方法目标 1、运用文字、图表、影视资料,再现历史场景,引导学生借助形象思维感悟历史。 2、引导学生多方面收集材料(图书馆、网络、社区资源库等等),锻炼学生收集历史资料和进一步提高获取历史信息的能力;通过小组讨论等方式探究中国恢复在联合国合法席位的历史与现实意义,以及中美、中日建交的重要影响,培养学生对历史事实的归纳、概括、分析和综合的能力。 3、结合台湾问题分析中美关系的变化,加强历史与现实的联系。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 (1)通过了解中国联合国合法席位的恢复及中美建交的曲折历程,培养积极进取的人生态度、坚强的意志和团结合作的精神,增强经受挫折、适应生存环境的能力。 (2)通过对20世纪70年代中国外交取得的重大成就的学习,认识中国国际地位提高并积极参与国际事务,以及发挥的作用越来越大,明白“中国需要世界,世界需要中国”的道理,进一步形成开放意识。 (3)理解在维护民族和国家利益的前提下,解决历史遗留问题的外交政策。 [教学重点] 中国重返联合国 [教学难点] 中美关系解冻及其影响 [教学过程] 导入新棵: 回顾复习:新中国成立初期奉行怎样的外交方针?在这一方针的指引下,取得哪些成就?1971年第26届联合国大会76票赞成、35票反对、17票弃权中国在联合国一切合法权利并立即驱逐台湾的提案,宣布恢复中华人民共和国在联合国的一切合法权利。①中国社会经济的发展和国际地位的不断提高,使中国成为国际事务中一支重要的力量,它同时宣告了美国“遏止和孤立”中国政策的破产。②美国一方面急于改变同苏联争霸中的不利地位,迫切需要找一个不依附于苏联的大国,而中国正好符合其要求。另外,美急于从越南战争中脱身,也需要中国在此问题上的支持。③60年代末,中苏关系恶化,如珍宝岛事件,苏联陈兵中苏、中蒙边境,给中国带来威胁。中国迫切想借美国的力量来缓解苏联方面的压力,中国的外交政策由此而发生了改变,另外中国在台湾问题上也有求于美国,这样基于共同的战略利益的需要,中美关系发生变化是不可避免的了。 2、中美关系缓和的过程: ①1971年:“乒乓外交”,打开了中美两国交往的大门。基辛格秘密访华,为尼克松访华做准备。②1972年尼克松访华,双方与上海签订《中美联合公报》,标志着两国结束了二十多年的敌对状态,两国关系开始走向正常化。③1978年12月,中美两国发表《关于建立外交关系的联合公报》,美国再次承认中华人民共和国是中国惟一合法政府,台湾是中国的一部分。为建交提供法律基础。④1979年1月1日,中美两国建立外交关系,从此实现了两国关系的正常化。 时 间 事 件 意 义 1971.4 美乒乓球队访华 打开了中美人民友好交往的大门 1971.7 基辛格秘密访华 为尼克松访华做准备 1972.2 尼克松总统访华 中美关系重大突破,正常化开始 1978.12 中美发表建交公报 为建交提供法律基础 1979.1 中美正式建交 中美关系实现正常化 3、意义:①结束了长期的对话,开始了两国关系的新阶段。②提高了两国的战略地位,改变了国际战略格局,对亚太地区的和平与稳定有重大的意义。③有利于两国的经济、贸易、科技、文化、金融等各方面的交流与发展。④中国处于美苏之间的关键性制衡地位,使中国战略地位空前提高。⑤尼克松访华,促使西方国家同中国建交,形成中国外交史上第三次建交高潮。 三、中日邦交正常化 1、原因:①直接原因:中美关系的缓和直接推动了中日关系的改善。日本舆论强烈要求尽快争取中日建交,为日本取得一个在政治和经济上同各国竞争的有利地位。②日本许多对华友好政党、社团和人士的推动及田中角荣首相的积极推动。 2、概况: ①标志:1972年9月,田中角荣首相访华,双方签署建立外交关系的联合声明,日本对过去战争给中国带来的重大损失表示反省,承认台湾是中国领土的一部分。随后,日本同台湾当局断绝了“外交关系”。②1973年初,中日两国互设大使馆,并陆续签订贸易、航空、海运、渔业和科技文化等一系列协定。使这些方面的交往得到很快的发展。 3、意义:引导学生简单回顾新中国建立以前的中日关系及建国初期新中国面临的国际形势。掌握中日建交的史实,由此理解中日建立外交关系的意义——中日建交结束了两国长期敌对的历史,打开了两国睦邻友好的历史新篇章,这对于两国关
显示全部
相似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