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详情

JDXYQ外交关系的突破概要.ppt

发布:2017-03-01约2.86千字共25页下载文档
文本预览下载声明
* * 1971年恢复在联合国的合法席位 1972年中日关系正常化 1972年开始中美关系正常化 第二课 外交关系的突破 1.突破之一-------重返联合国 2.突破之二-------中美关系正常化 3.突破之三-------中日邦交正常化 (一)背景 ★毛泽东明确表示,要去,为什么不去?这是非洲黑人兄弟和中小国家用轿子把我们抬进联合国的,不去就脱离群众了。 1.结合教材与毛泽东的话思考:中国恢复联合国席位的一个重要的外部因素是什么? 1.亚非拉发展中国家取得独立并日益成为国际事务中一支举足轻重的力量 2.要在国际外交舞台上取得成功的重要的内在因素是什么? 2.中国综合国力的增强和国际地位的逐步提高 3.随着中国国力的增强,美国对华政策发生微妙的变化有何体现? 3.美国孤立中国政策的失败,需要调整对华政策。 (二)过程 (1) 1971年7月 “双重代表权” (2) 1971年10月25日(26届) 恢复合法权益         (联合国第2758号决议) 假如你是当时外交部发言人,对于美国提出的“双重代表权”方案,你作何回应? 这是尼克松政府在联合国制造“两个中国”阴谋的大暴露。世界上根本不存在“两个中国”,只有一个中国,就是中华人民共和国,台湾是中国领土的一部分。中国决不允许在联合国出现“两个中国”或“一中一台”的局面。对此,中国政府和中国人民绝对不能容忍,并且坚决反对。 (1)中国是联合国创始国之一,也是安理会常任理事国之一。中国对联合国的筹建和成立做过重要贡献。 (2)新中国初期美国对中国敌视和孤立政策,支持蒋介石集团非法占据中国在联合国的合法席位,致使新中国在联合国的席位长期得不到恢复。 ◆中国在联合国合法席位为什么用“恢复”?而不用“加入”之类的说法? (三)意义 1.美国孤立政策破产,中国外交重大胜利; 2.发挥更大作用,国际地位进一步提高; 3.增强第三世界力量。 一次握手,跨越了最辽阔的海洋; 一次旅行,破除了最深厚的坚冰; 一份公报,震撼着世界的格局。 这一切都发生在短短的七天, 1972年2月21日至28日, 改变世界历史的七天。 ------尼克松访华 1970年10月1日,毛泽东邀请美国作家斯诺登上天安门城楼参加国庆典礼。同年12月18日,毛泽东会见斯诺时表示:“如果尼克松愿意来,我愿意和他谈。 (1972年) “缔造世界和平”的美国第37任总统理查德?尼克松 如果没有中华人民共和国和它的七亿五千万人民参加,就不可能有稳定和持久的和平。 ——乔治·桑特尔《尼克松传》 尼克松访问巴基斯坦时,也对叶海亚·汗说:“中美两国对骂了20年,相互敌视,互不来往,我想结束这种状况。” (一)背 景 美国深陷越南战争泥潭 西欧和日本对美国提出挑战 美苏争霸中处于守势 美国孤立政策的失败 中国国力增强,国际地位提升 美国 中国 苏联 中苏关系的破裂,中国 面临苏联压力 和平解决台湾问题的需要 1.美国方面: 2.中国方面: 中美关系“解冻”当时正需要一个契机。毛泽东和周恩来得知庄则栋和美国队员交往的事后十分重视,当即拍板,邀请美国乒乓球队访华,这就是 “乒乓外交 ”。由此开始了“小球转动大球”的局面,打开了中美两国交往的大门。 1.试探之旅------“乒乓外交” (二)过程: 乒乓球在中美建交史上扮演了“破冰者”的角色。庄则栋则是“乒乓外交”中的关键人物。 1971年,第31届世界乒乓球锦标赛在日本名古屋举行。美国运动员科恩误上了中国队班车,庄则栋主动上前向科恩打招呼,并且赠送了礼物。在中美关系尚未恢复的年代,这样的举动很快成为世界瞩目的焦点。 中美关系“解冻”当时正需要一个契机。毛泽东和周恩来得知庄则栋和美国队员交往的事后十分重视,当即拍板,邀请美国乒乓球队访华,由此开始了“小球推动大球”的“乒乓外交 ”。 2.旋风之旅--- 基辛格秘密访华 宣读公告只用了三分半钟,但却成了 本世纪最出人意料的外交新闻之一。 3.破冰之旅—尼克松访华(时间:1972年2月) “总统先生,你把手伸过了世界上最辽阔的海洋来和我握手。22年没交往了呵!” —周恩来 “当我们的手相握时,一个时代结束了,另一个时代开始了。” ——《尼克松回忆录》 尼克松访华期间,中美在上海签订了《中美联合公报》,结束了两国20年的对抗,标志着中美两国正常化过程的开始。 ?????????????
显示全部
相似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