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开大学环境化学课件.ppt
文本预览下载声明
环境化学 第一章 绪论 第一节 环境化学 一、环境问题 二、环境化学 第二节 环境污染物 一、环境污染物的类别 二、环境效应及其影响因素 三、环境污染物在环境各圈的迁移转化过程简介 表1-1环境化学分支学科划分 注: ①“环境生态学也可列为平行的另一个分支学科 第二章 大气环境化学 第一节 大气中污染物的迁移 一、大气温度层结和密度层结 二、辐射逆温层 三、气块的绝热过程和干绝热递减率 四、大气稳定度 五、影响大气污染物迁移的因素 第二节 大气中污染物的转化 一、光化学反应基础 1 光化学反应过程 2 量子产率 3 大气中重要吸光物质的光离解 二、大气中重要自由基的来源 1.大气中HO和HO2自由基的浓度 2.大气中HO和HO2的来源 3.R、RO和RO2等自由基的来源 三、氮氧化物的转化 1 大气中含氮化合物 2 氮氧化物的气相转化 四、碳氢化合物的转化 1 大气中主要的碳氢化合物 2 碳氢化合物在大气中的反应 表2-3 HO、O与烷烃反应的速度常数 五、光化学烟雾 1 光化学烟雾 2 光化学烟雾形成的简化机制 3 光化学烟雾的控制对策 六、硫氧化物的转化及硫酸烟雾型污染 1 二氧化硫的气相氧化 2 二氧化硫的液相氧化 3 硫酸烟雾型污染 表2-6 伦敦型烟雾与洛杉矶烟雾的比较 七、酸性降水 1 降水的PH 2 降水PH的背景值 3 降水的化学组成 4 酸雨的化学组成 5 影响酸雨形成的因素 表2-7 世界某些降水背景点的pH值 表2-8 国外部分地区降水化学成分(μmol/L) 注:本表摘自唐孝炎,1990。 表2-9 国内部分城市降水化学成分(μmol/L) 表2-9 国内部分城市降水化学成分(μmol/L) 注:本表摘自唐孝炎,1990。 表2-15 我国部分地区降水酸度和主要离子含量(μmol/L) 表2-16 降水中离子浓度比较 注:本表摘自王晓蓉,1993。①北京和天津城区数据平均值。②重庆铜元局和贵阳喷水池数据平均值。?? 表2-18 气态氨的测定结果(注:本表摘自王德春,1988。) 图2-22 八、大气颗粒物 1 颗粒物的粒度及表面性质 2 大气颗粒物的化学组成 3 大气颗粒物的去除过程 图 2-23 图2-24 九、温室气体和温室效应十、臭氧层的形成与损耗 1 臭氧层形成与损耗的化学反应 2 南极臭氧洞现象 图2-29 第三章 水环境化学 第一节 天然水的基本特征及污染物的存在形态 一 、天然水的基本特征 二、水中污染物的分布和存在形态 表3-1 25℃时一些气体在水中的亨利定律常数 表3-2 水在不同温度下的分压 图3-2 表3-4 第二节 水中无机污染物的迁移转化 一、颗粒物与水之间的迁移 二、水中颗粒物的聚集 三、溶解和沉淀 四、氧化和还原 五、配合作用 表3-5水合氧化物对金属离子的专属吸附与非专属吸附的区别 注:本表摘自陈静生主编,1987。 图3-4 图3-8 图3-9 图3-11 图3-12 图3-13 图3-14 图3-17 图3-18 图3-19 图3-20 图3-21 乙二胺二齿配体 图3-22 图3-23 表3-9 腐殖酸配合物稳定常数 第三节 水中有机污染物的迁移转化 一、分配作用 二、挥发作用 三、水解作用 四、光解作用 五、生物降解作用 图3-27 图3-28 图3-29 图3-31 第四章 土壤环境化学 第一节 土壤的组成与性质 一、土壤组成 二、土壤的粒级分组与质地分组 三、土壤吸附性 四、土壤酸碱性 五、土壤的氧化还原性 图4-1 图4-2 第二节 污染物在土壤-植物体系中的迁移及其机制 一、污染物在土壤-植物体系中的迁移及其机制 二、植物对重金属污染产生耐性的几种机制 第三节 土壤中农药的迁移转化 一、土壤中农药的迁移 二、非离子型农药与土壤有机质的作用 三、典型农药在土壤中的迁移转化 图4-9 图4-10 第五章 生物体内污染物质的运动过程及毒性 第一节 物质通过生物膜的方式 一、生物膜的结构 二、物质通过生物膜的方式 图5-1 第二节 污染物质在机体内的转运 一、吸收 二、分布 三、排泄 四、蓄积 第三节 污染物质的生物富集、放大和积累 一、生物富集 二、生物放大 三、生物积累 第四节 污染物质的生物转化 一、生物转化中的酶 二、若干重要辅酶的功能 三、生物氧化中的氢传递过程 四、耗氧有机污染物质的微生物降解 五、有毒有机污染物质生物转化类型 六、有毒有机污染物质的微生物降解 七、氮及硫的微生物转化 八、重金属元素的微生物转化 图5-2 式5-1
显示全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