胺碘酮治疗充血性心力衰竭并室性心律失常临床疗效观察.doc
文本预览下载声明
胺碘酮治疗充血性心力衰竭并室性心律失常临床疗效观察[摘要] 目的:观察胺碘酮治疗充血性心力衰竭并室性心律失常的临床疗效。方法:172例充血性心力衰竭伴室性心律失常患者给予胺碘酮0.2 g口服,3次/d,连续8周。结果:用药2周后,总有效率为64.5%;用药8周后,总有效率为78.5%,患者心功能改善明显,窦性心率由(97.35±16.21)次/min减至(62.85±5.31)次/min?P0.01?,QTc由(411±25) ms增至(486±56) ms(P<0.01)。结论:在常规治疗的基础上,应用胺碘酮治疗充血性心力衰竭并室性心律失常安全、有效、副作用少、近期预后良好。
[关键词] 胺碘酮;心力衰竭;室性心律失常;疗效
[中图分类号]R541.6+1 [文献标识码] B[文章编号] 1673-7210(2009)05(b)-143-02
充血性心力衰竭(CHF)是由于心脏器质性或功能性疾病损害心室充盈和射血能力而引起的一组临床综合征,是多种心脏病的终末阶段,是临床较为常见的危重病症,病死率高,如何改善CHF患者的心肌缺血及抗心律失常是治疗中的关键。2005年5月~2008年5月我科采用口服胺碘酮(AD)治疗CHF伴室性心律失常(VA)患者172例,取得满意疗效,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2005年5月~2008年5月在我科住院的CHF患者172例,男110例,女62例;年龄42~81岁,平均?61.7±8.6?岁;心功能?NYHA?分级为Ⅲ~Ⅳ级;左室射血分数<0.40;其中,原发病为冠心病37例?包括陈旧性心肌梗死12例),高血压性心脏病70例,扩张型心肌病20例,风湿性心瓣膜病29例,病毒性心肌病16例;伴有阵发性室性心动过速61例,频发室性早搏111例(其中成对室性早搏49例)。本组患者均已排除对AD过敏者、Ⅱ度以上房室传导阻滞、病态窦房结综合征、窦性心动过缓、严重肺部疾病、甲状腺功能异常及严重电解质紊乱如低钾、低镁所致VA者。
1.2 方法
患者在接受AD治疗前4周均未用其他抗心律失常药物。在常规抗心衰治疗的同时予盐酸胺碘酮片0.2 g口服,3 次/d,1周后改为0.2 g,2次/d,再1周后改为0.2 g,1次/d,维持1周后再改为0.2 g,每周5次,停2 d。治疗8周后进行疗效评定。治疗期间严密观察患者临床症状、心率、心律、电解质及肝、肾功能情况,治疗后的前2周每周检查心电图2次,观察心率及QT间期情况,对于心率<40次/min或QT间期延长到0.46 s或发生Ⅱ度以上房室传导阻滞者立即停药。
1.3 疗效判定标准
VA按Lown分级,心功能按NYHA分级。显效:VA恢复至0级或提前3级,心功能改善为Ⅰ级或提前2级;有效:VA提前1~2级,心功能提前1级;无效:VA、心功能无变化或升级,甚至死亡。
1.4 统计学处理
数据以均数±标准差(x±s)表示,采用t检验。P<0.05表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治疗后2周临床效果评价
治疗2周后,172例患者中心功能改善2级(已达到Ⅰ级)、且症状、体征消失者29例(16.9%),心功能改善1级、且症状、体征改善者82例(47.7%),另外61例心功能无明显改善;频发室性早搏数量平均减少≥70%者57例(33.1%),成对室性早搏数量减少≥80%者87例(51.0%),阵发性心动过速消失者53例(30.8%);治疗2周后总有效率为64.5%。治疗期间有1例患者感胸闷、心悸,心电图检查示QT间期延长至0.46 s,终止治疗1周后症状消失,心电图QT间期恢复正常。
2.2 治疗8周后临床效果评价
治疗8周后,172例患者中心功能改善2级(已达到Ⅰ级)、且症状、体征消失者49例(28.5%),心功能改善1级且症状、体征改善者86例(50.0%),另外37例心功能无明显改善;频发室性早搏数量平均减少≥70%者74例(43.0%),成对室性早搏数量减少≥80%者29例(16.9%),短阵性心动过速完全消失61例(35.5%);窦性心律由(97.35±16.21)次/min减至(62.85±5.31)次/min(P0.01),QTc由(411±25) ms增至(486±56) ms,QTd由(64.17±9.37) ms减至(29.42±7.03) ms(P0.01);治疗8周的总有效率为78.5%。治疗期间有8例患者感头昏、恶心、呕吐、胸闷,其中4例血压由138/90 mm Hg(1 mm Hg=0.133 kPa)降至90/50 mm Hg,考虑为服用胺碘酮所致,停用胺碘酮治疗后好转。
3 讨论
胺碘酮是一种苯呋喃衍生物,属于
显示全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