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详情

中国饮食文化专题课件.ppt

发布:2017-06-23约字共167页下载文档
文本预览下载声明
饮食文化专题 任课老师:蔡郎与 第一节 中国饮食文化概述 内涵 饮食文化的发展过程 中国饮食文化的主要特点(八大菜系) 中国饮食文化的文化功能 第一节饮食文化概述 饮食文化的内涵 饮食文化指的是人们在日常生活中的饮食行为和习惯,主要包括食物本身的属性,制作过程和仪式,用餐的器具、环境、礼仪和风俗等。 饮食文化的发展过程 1、从烹饪方式和艺术上来说: 大约在1万至4万年前,石烹法,这是最原始的烹调方法。 夏、商、周三代到秦统一中国,铜制炊具,油烹法。 汉代铁器逐渐取代铜器,已掌握了炖、煮、炒、煎、酱、腌、炙等烹调方法。 魏晋南北朝时期,追求“医食同源”、“药食如一”烹饪方法。 唐宋时期,讲究美食、美味、美器、美境,强化了饮食文化的审美性质。 明清时期,呈现出融南北美食于一炉的特征,其典型代表是满汉全席的出现。 满 汉 全 席 简 介 ——————————————— 满汉全席起兴于清代,是集满族与汉族菜点之精华而形成的历史上最著名的中华大宴。乾隆甲申年间李斗所著《扬州书舫录》中记有一份满汉全席食单:   满汉全席,分为六宴,均以清宫著名大宴命名。汇集满汉众多名馔,择取时鲜海错,搜寻山珍异兽。全席计有冷荤热肴一百九十六品,点心茶食一百二十四品,计肴馔三百二十品。合用全套粉彩万寿餐具,配以银器,富贵华丽,用餐环境古雅庄隆。席间专请名师奏古乐伴宴,沿典雅遗风,礼仪严谨庄重,承传统美德,侍膳奉敬校宫廷之周,令客人留连忘返。全席食毕,可使您领略中华烹饪之博精,饮食文化之渊源,尽享万物之灵之至尊。 满 汉 全 席 分 类 ———————————————————— 满汉全席(一)------------蒙古亲藩宴 满汉全席(二)----------------廷臣宴 满汉全席(三)----------------万寿宴 满汉全席(四)----------------千叟宴 满汉全席(五)----------------九白宴 满汉全席(六)----------------节令宴 蒙 古 亲 藩 宴 此宴是清朝皇帝为招待与皇室联姻的蒙古亲族所设的御宴。一般设宴天正大光明殿,由满族一、二品大臣坐陪。历代皇帝均重视此宴,每年循例举行。而受宴的蒙古亲族更视此宴为大福,对皇帝在宴中所例赏的食物十分珍惜。 茶台茗叙 :古乐伴奏-满汉侍女敬献白玉奶茶 到奉点心 :茶食刀切 杏仁佛手 香酥苹果 合意饼 攒盒一品 :龙凤描金攒盒龙盘柱 (随上乾果蜜饯八品)       四喜乾果 虎皮花生 怪味大扁 奶白葡萄 雪山梅       四甜蜜饯 蜜饯苹果 蜜饯桂圆 蜜饯鲜桃 蜜饯青梅 奉香上寿: 古乐伴宴-焚香入宴 前菜五品: 龙凤呈祥 洪字鸡丝黄瓜 福字瓜烧里脊 万字麻辣肚丝 年字口蘑发菜 饽饽四品: 御膳豆黄 芝麻卷 金糕 枣泥糕 酱菜四品: 宫廷小黄瓜 酱黑菜 糖蒜 腌水芥皮 敬奉环浆: 音乐伴宴-满汉侍女敬奉贵州茅台 膳汤一品: 龙井竹荪 御菜三品: 凤尾鱼翅 红梅珠香 宫保野兔 饽饽二品: 豆面饽饽 奶汁角 御菜三品: 祥龙双飞 爆炒田鸡 芫爆仔鸽 御菜三品: 八宝野鸭 佛手金卷 炒墨鱼丝 饽饽二品: 金丝酥雀 如意卷 御菜三品: 绣球乾贝 炒珍珠鸡 奶汁鱼片 御菜三品: 干连福海参 花菇鸭掌 五彩牛柳 饽饽二品: 肉未烧饼 龙须面 烧烤二品: 挂炉山鸡 生烤狍肉  随上荷叶卷 葱段 甜面酱 御菜三品: 山珍刺龙芽 莲蓬豆腐 草菇西兰花 膳粥一品: 红豆膳粥 水果一品: 应时水果拼盘一品 告别香茗: 信阳毛尖 满汉全席的形成原因和背景 政治上:贯彻努尔哈赤“满汉一体”思想的结果。“满汉全席”的产生则是对这种政局意识的迎合。 经济上:国强民泰、经济繁荣时期,也是筵宴发展的昌盛时期。这是社会发展反映在饮食上的一种规律。 个人因素:乾隆在膳食上很讲究 御茶膳房”始设膳事档案处;宫内宴式种类增多,如“新正筵宴”、“茶宴”、“大蒙古包宴” 等; 乾隆喜食南味,使得苏扬烹饪进入宫廷,至清宫御膳中的“汉食”部分大为增加 汉族文化运动的推动: 乾隆时期,大力倡导汉学,开博学宏词、经济、考廉方正等科,编纂《续三通》、《皇朝三通》、《四库全书》等。致使官府和民间的汉族食俗礼仪得到增加,这对“满汉全席”的产生注入了促进的因素。 2、从饮食物品来看 ①有巢氏(最早,旧石器时代)——茹毛饮血 ②燧人氏——钻木取火,从此熟食,进入石烹时代,脱离了生食 ③伏羲氏——结网而渔,养牺牲以充庖厨。 ④神农氏——中国农业的开创者 尝百草,开创古医药学 陶具使人们第一次拥有了炊具和容器,为制作发酵性食品提供了可能 ⑤黄帝——皇帝作灶,始为灶神
显示全部
相似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