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活中的夹子.docx
文本预览下载声明
生活中的夹子 生活中的夹子 学情分析: 星星班共有8名学生(6男2女)。通过几年的学习初步具备了一定的生活劳作的基本技能,但与同年龄阶段的发展要求存在较大的差距。a组:温家宇、杨志衍言语理解、接受知识的能力较强,学习态度较端正,手眼协调性好,动手操能力强。b组:耿固林、黄玉菁、郑茹玉、蔡翔、李泽旭不善言语表达,抓握力量支撑不够,手眼协调性有待发展,上课注意力易涣散,需在他人的监督下完成基本的任务。c组许威受肢体限制,手眼协调性差,抓握力量支撑不够,只能通过言语表达,实际操作比较困难。 教材说明: 《生活中的夹子》是星星班《生活适应》自编教材第十课教学内容。此课重点让孩子在玩夹子、用夹子、变夹子的基础上自主积累和建构相关经验,感知不同夹子的功用,发展孩子的抓握能力及手眼协调能力。 设计理念: 《培智学校义务教育课程设置实验方案》指出教育应与康复相结合。在我校提倡大康复的背景下倡导人人都是康复师,将课堂教学与康复训练有机结合。真正体现“以生为本”的教育教学理念。发展学生生活自理能力、简单家务劳动能力、自我保护能力和社会适应能力。力求使学生的身心缺陷得到一定程度的康复,受损器官和组织的功能得到一定程度的恢复,身体素质和健康水平得到提高。 为此目标确立力求多元化。活动目标是我在设计活动时首先考虑的因素,因为活动过程中任何教学环节的展开、教学手段的运用都是围绕着目标进行的。因此,根据孩子身心特点,我将本节活动的目标定位为: a组: 认知目标:乐意摆弄各种夹子,感知夹子给人们生活带来的便利。 能力目标:了解不同夹子的不同功用;尝试应用夹子夹取物品,发展抓握能力,提升手指的灵活性。 情感目标:在游戏活动中体验探索发现的快乐。 b组: 认知目标:乐意摆弄各种夹子,感知夹子给人们生活带来的便利。 能力目标:在老师的提示下了解不同夹子的不同功用;尝试应用夹子夹取物品,发展抓握能力。 情感目标:在游戏活动中体验探索发现的快乐。 c组: 认知目标:乐意摆弄各种夹子,感知夹子给人们生活带来的便利。 能力目标:在老师的辅导下体验夹子的功用,尝试应用夹子夹取物品。 情感目标:在游戏活动中体验探索发现的快乐。 教学重点:各类夹子的使用。 教学难点:夹子的分类。 教学过程: 一、谈话导入,激发学习兴趣。 1.课前欣赏音乐:《蚂蚁搬家》。 2.今天蚂蚁搬家,我们一起帮帮忙吧!来,出发吧!(孩子把箱子搬到前台) (布卢姆曾经说:“学习的最大动力,是对学习材料的兴趣”。精心创设各种教学情境,能够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和好奇心,培养学生的求知欲,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引导学生形成良好的意识倾向,促使学生主动地参与。) 二、探索实践,了解夹子功用。 1.老师也搬来了一箱物品,一起来看看有什么。(出示夹子) 你们在哪见过这些夹子吗?知道怎么用吗?(学生上台来拿自己喜欢的夹子演示并简单介绍)(衣夹、书夹、食品夹、发夹) 依据孩子们所说将夹子归类:这是生活中常用的夹子;这是学习、办公时用的夹子;这是装饰用的夹子。 请学生参考ppt上的画面将不同功用的夹子分开摆放。 (新课标指出:“引导孩子对身边常见事物和现象的特点、变化规律产生兴趣和探究的欲望。”为此提供多种夹子,鼓励孩子自由探索,大胆尝试,了解夹子的多样性,初步探究夹子的功用。另外在情景中活动活动孩子的手指,初步体验应用夹子的方法。) 2.那我们来看看帮蚂蚁搬的箱子里装的是什么。(打开箱子,取出物品,分类摆放) 认一认物品:袜子、红领巾、布娃娃、面包、饼干、作业纸、报纸) 3.现在一起帮蚂蚁整理吧。 思考:整理的时候请哪个夹子帮忙最合适呢?(食品夹、面包、饼干除外) 注意:夹夹子时,拇指、食指分别按住夹子的顶端用力打开,另一只手同时将物品嵌入夹内,轻轻松开夹子,以防夹到手。 分组完成以上任务后交换夹子,体验不同夹子的使用力度、控制技巧。 (《培智学校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在劳动技能领域要求孩子掌握使用夹取类工具以及康复领域能对准目标嵌插物品或推入拉出物品。为此通过帮蚂蚁整理家这一游戏形式,让孩子借助辅助材料进行自主尝试,交流发现夹子的不同功能,并做合理匹配,从而掌握夹子的使用方法,发展手眼协调性。) 4.今天同学们表现都很棒。愿意接受奖励吗? 谁愿意帮老师分发面包呢?提示:面包不能直接用手拿取,要用食品夹夹取。 (通过实践操作,了解其妙用,体会学习的有效性,提升学习的积极性。) 三、.游戏放松:变变变 1.身体夹子 你们知道吗?其实我们的身体也会变出不同的夹子来呢。一起来变变看。 教师先演示,引导学生用身体的各个部位变出不同的夹子来。
显示全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