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际贸易概论 教学课件 作者 高彩云 杨丽 第六章.ppt
文本预览下载声明
第六章 关税措施 【学习目的】通过本章的学习,了解国际贸易中最重要的国家管理措施——关税措施的含义特征及其性质和作用,掌握关税的种类和一国的关税制度。 【技能要求】学会分析各国采用关税措施的方式和目的、关税有效保护率的计算,能够熟悉海关的通关程序及进出口通关的操作。 第一节 关税概述 一、概念 关税(customs duties;tariff)是进出口商品经过一国关境时,由政府所设置的海关向其进出口商所征收的一种税。 海关的任务 1)监督管理;2)征收关税;3)稽查走私;4)海关统计。 关税的性质 1)强制性; 2)无偿性; 3)预定性 关税的特点 1. 关税是一种间接税 进出口商垫付税款作为成本打入货价,关税负担最后便转嫁给买方或消费者承担。 2. 关税有税收主体和税收客体 税收主体——即关税的纳税人:进出口商人 税收客体——进出口货物 3. 关税具有很强的政策性 4. 关税可以调节进出口贸易 请思考:关税如何调节进出口贸易? 关税的作用 增加财政收入 2005年1-6月我国的关税收入为313亿人民币,占财政收入的1.9%。 保护国内的产业和市场 例如:从2005年1月1日起,我国进一步降低进口关税,关税总水平将由10.4%降低至9.9%,工业品平均税率将由9.5%降低到9.0%。其中,木材、纸及其制品为4.6%,纺织品和服装为11.4%,交通工具为13.3%。 ??? 调节进出口商品结构 例如:2005年1月1日,为适当调节纺织品出口节奏,促进纺织品出口结构的优化,我国对外衣、裙子等六类纺织品从量征收出口关税;为保证农业春耕用肥需要,作为临时措施,对尿素从量征收三个月的出口关税;对电解铝、铜、镍等部分高耗能产品和资源性产品恢复征收适当的出口关税。 调解贸易差额 关税的消极作用 关税提高了进口商品的价格并限制了进口国消费者的消费。 长期采用过高的关税保护国内产业会使该产业养成“惰性”,不努力改进技术去提高生产效率与产品质量,反而阻碍生产力发展。 过高的关税也是走私的客观根源,反而造成财政收入减少的同时对国内市场造成冲击。 过高的关税也人为地扭曲了通过国际分工进行的全球资源合理配置,不利于各国充分发挥本国的经济优势,形成了全球资源配置的不经济性。 课堂讨论 请大家说说关税的作用。用你身边的事例来讨论一下吧! 第二节 关税的种类 一、按征收对象分类 1、进口税(Import Duties) 进口税指进口国海关根据海关税则,对进口商品征收的关税。 它通常在外国商品进入本国关境或国境时征收;或者在外国货物由自由港、自由贸易区、保税区运往国内市场时征收。 2、出口税(Export Duties) 出口税指出口国海关根据海关税则,对出口商品征收的关税。 3、过境税(Transit Duties) 过境税是一国对通过其国境输往另一国的外国商品所征收的关税。 案例 从2005年1月1日开始,我国对向全球出口的外衣、裙子、衬衫、裤子、睡衣、内衣等7大类33个敏感类别的148个服装税号,采取从量计征方式加征出口关税的过渡性临时措施。出口税率:对以件(套、条)为计量单位的商品,价格相对较高的,税率定为0.3元/件(套、条),价格相对较低的,税率定为0.2元/件(套、条);以重量为计量单位的商品,税率定为0.5元/千克。 经测算,此次征税的平均税负水平为1.3%。这样就会对质次价廉的出口产品产生较大的压力,能达到高附加值产品出口成本相对较低、低附加值产品出口成本相对较高的效果,从而鼓励高附加值产品出口,以实现优化我国纺织品出口结构的目的。 思考题:请搜集相关资料,谈谈我国此次开征出口关税的背景和意义。 二、按差别待遇和特定情况分类 (一)进口附加税(Import Surtax) 进口附加税是对进口商品征收了正常关税后加征的额外关税。 它通常是一种限制进口的临时性措施,目的在于应付国际收支危机、维持进出口平衡、防止外国商品低价倾销、对别国进行报复或歧视等。因此,进口附加税又称为特别关税。 进口附加税主要有两种,反补贴税和反倾销税。(差价税要视实施的情况不同而确定是否属于进口附加税。) 1、反补贴税(Countervailing Duty) 含义:又称抵消税或补偿税,是对于直接或间接地接受奖金或补贴的外国商品进口所征收的一种进口附加税。 补贴的定义:是指政府或任何公共机构对企业提供的财政捐助和政府对收入或价格的支持。 补贴分类: 1)禁止使用的补贴,又称禁止的补贴。 2)可申诉的补贴。 3)不可申诉的补贴。 1、反补贴税(Countervailing Duty) 目的:在于提高进口商品价格,抵销其所享受的贴补金额,削弱其竞争能力,使其不能在进口国家的市场上进行低价竞争。 征收条件:1)
显示全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