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构建组本教研共同体,引领体育教师专业成长的实践研究永兴小学章鑫勇.doc
文本预览下载声明
构建组本教研共同体
引领体育教师专业成长的实践研究
永兴小学 章鑫勇
【摘要】:基础教育课程改革,将教师的专业发展问题提到了前所未有的高度,体育教师之间合作学习、协作互进、共享资源已是一个重要的工作方式。教研组通过民主、开放的集体参与和研究,才能形成一种研究的氛围,一种研究的文化,教师才能真正提升教育教学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在学校构建各组教研共同体的引领下,体育组构建组本教研共同体,并成立了三个共同体小组,阐述了活动开展的理论基础、研究背景,以及教研共同体的实施形式。研究效果明显,提升了学校体育教师的专业成长,加强了体育教研组的建设。
【关键词】:体育教师 组本教研共同体 专业成长
一、问题的提出
长期以来,传统的自上而下的教研模式,使广大体育教师处于被遵从、支配的地位,失去了自我思考,自我决策的能力,教师的潜能资源被掩盖、忽略了,不能得到应有的关注和挖掘。因此,迫切需要在学校与学校、教师与教师之间营造并构建新型的开放与互动、合作与分享、关爱与支持的人际关系,努力打造合作伙伴关系,促进教师更加自主、自信地成长。
课改后增强了体育教师之间的互动关系,将引发教师集体行为的变化,协作已经是一个非常重要的工作方式,我们必须改变教师之间彼此孤立与封闭的现象,学会与他人协作。教研工作的开展需要彼此之间互相依托,教师需要专业引领,需要建立一个多种力量介入的教研共同体。通过共同体的建设,使不同层次背景专长的各位教师都得到长足的进步,最大限度推动他们的专业化发展。一次讲座一个课件
3、师徒结队模式得到了改进。
以“一对一”的形式确立的“师徒”关系存在一些不容忽视的问题。其一,双向的合作过程容易变成了单向过渡的“传递”过程。其二,新教师容易被打造成为与师傅如出一辙的“复制品”。组本教研共同体的构建,将“一对一”的师徒制升华为“多对多”的“师徒群体”模式。
在这种新的“师徒制”关系中,多个指导教师和多个新教师构成的合作性的师徒群体,构成了一个特殊的学习共同体。在这个群体中,因为有多个指导教师参加,更有可能避免因为某个指导教师在个人特质上的某些不良倾向而导致新教师的专业成长受到限制。这种师徒模式的实施,打破了体育教学自我封闭的藩篱,营造开放性探究和对话的氛围,使教师毫无保留地奉献自己的教学知识和智慧,愿意公开自己的困惑和问题,并通过共同探讨、坦诚对话寻求解决策略。这样一个共同体为新老教师提供了一个很好的机会,从理论上讲,这也有助于形成一个研究性、学习型的组织。在这样一个组织中,师徒双方才能在和谐共生中逐步形成自己的体育教育思想,获得各自的专业发展。
(二)有效提高教师专业的成长
日常的体育课堂教学中,教师的教学行为正悄悄地发生着变化。在教学过程中重视与学生的互动,善于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教师也非常注重教师的角色和教学方法的转变,经常把学生的日常生活、知识经验作为设计教学的依据。在课堂教学中能积极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促进每一个学生健康成长,能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按水平目标合理选择教学内容,在游戏教学中合理安排运动技术和运动负荷。注重评价方式的变化。组内教师已形成评价内容多元化、评价方法多样化的评价体系,既注重态度、合作、情感意识的评价,又注重身体素质、知识技能的评价。构建组本教研共同体两年以来,教师在教科研方面有了长足的进步。
表5
姓名 荣誉 卢小军 杭州市2008年中小学体育课堂教学评比一等奖
杭州市第一届新课程小学教改论文二等奖
杭州市2007年体育学科优质课录像课评比二等奖
杭州市2008年中小学体育教学案例评比二等奖
富阳市2009体育学科书面评课报告一等奖
富阳市第20届论文评比三等奖 章鑫勇 杭州2007年市青年教师优质课一等奖
富阳市2009体育学科书面评课报告一等奖 张海保 富阳市2009体育学科书面评课报告二等奖
富阳市19届专题论文评比中案例评比获三等奖 方小燕 富阳市19届专题论文评比中案例评比获三等奖
富阳市2009体育学科书面评课报告二等奖 王超 富阳市2009体育学科书面评课报告二等奖 索丽娅 富阳市2009体育学科书面评课报告二等奖
永兴学校2007师徒结队新人奖 朱钢华 富阳市2009体育学科书面评课报告三等奖 吴喆俊 富阳市2009城区片优质课评比一等奖 阮良锋 富阳市2009体育学科书面评课报告二等奖
富阳市2009年城区片优质课评比三等奖
永兴学校2008师徒结队新人奖 六、结论与反思
有一种教研,没有参与,你不知道精彩纷呈;有一个平台,没有进入,你不知道温馨如家;有一种对话,没有深入,你不知道豁然开朗;有一种实践,没有携手,你不知道互促共进;有一种能量,没有开发,你不知道蕴涵无穷!
教师成长的最理想环境,是一种合作发展的环境,团队的集体智慧永远大于个人智慧。在校本教研的
显示全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