曹然酒仙桥中心小学圆柱圆锥复习课.doc
文本预览下载声明
朝阳区小学数学教学能力标准教学设计模板
PAGE
PAGE 7
教学基本信息
课题
《圆柱圆锥复习课》
相关领域
位置与空间
年级
六年级
教材内容
第十二册
个人信息
姓名
单位
电话
设计者
曹然
酒仙桥中心小学1. 教材分析
能力要点说明
数学知识的整理与复习过程,实际上就是学生在头脑中对已有知识按照自己的理解方式进行重新编码,从而形成他们自己的认知结构过程。这个过程应是一个主动建构的过程。本节课是在学生掌握圆柱体和圆锥体的特征以及面积与体积计算公式的基础上进行整理和复习的,让他们通过回忆、整理、拓展等实践活动,将其所学知识应用到生活实际之中,目的是让学习活动变成一个问题、归纳、分析、合作、交流、体验的探究过程,从而培养学生“学数学、用数学”的意识和创新精神。同时,新课标中“数学教育即面向全体学生,又使不同的人在数学上得到不同的发展,人人学习有价值的数学”的基本教学理念进行教学的。
2. 学情分析
能力要点说明
学生已认识并掌握圆柱体、圆锥体的特征,明白表面积和体积的意义,通过操作、实验、转化、类比、推理等逻辑方法得到表面积和体积的计算方法,掌握常用的体积(容积)单位,会计算一些形体的表面积和体积(容器的容积),并能应用所学知识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
3. 教学设计思路
能力要点说明
1.体现自主性。 英国教育家斯宾塞曾说:“在教育中应该尽量鼓励个人发展的过程;应该引导学生自己进行探究,自己去推理,给他们讲的应该尽量少些,而引导他们去发现的应该尽量多些。这样教师 在教学中才能真正由重结果向重过程转变。成为学生学习的组织者、引导者与合作者。”因此在教学中,我让学生将散落的数学知识,采用自己喜欢的学习方式、记忆方式进行整理出来,这样不仅使学生构建知识的过程更加完整和深刻。还能使其知识条理化、系统化,为学生应用数学做好铺垫,同时培养学生自主学习和发展创新的意识,以及提高学生自行设计的能力与自主获取知识的能力。
2.体现应用性。 首先用多媒体出示一个圆柱体,针对圆柱上的数据提出一些数学问题,并计算解答,达到熟练地运用公式进行圆柱、圆锥面积或体积的计算。为的是为学生营造了具有现实性、探索性和挑战性的情境,让学生独立思考、自主探索、形成了解决问题策略多样化的局面。其次是应用数学知识阶段,将所学的知识运用到生活中去,让知识生活化,使学生成为学习过程的主体,发挥其积极能动性。并让学生学习到有价值的数学与获得必需的数学知识。
3.体现无穷性。 现实生活动中有许多问题的结果是不惟一的,这也反映了现实生活的丰富性、多彩性、神秘性。本节课利用看一个圆柱体图提出不同的数学问题,还让学生设计烟囱的形状,与如果你是厂长,你会选择哪种款式的烟囱?等问题,让学生充分发挥想象与联想。得出不同的结论,这样可让学生在探索不同的答案中,体验数学、磨练意志、训练思维、学会提问、学会创新、提高素质。使学生全身心地体验到成功的快乐和解快问题的多样性。
4.体现生活性 新的课程标准曾指出:“数学教学必须从学生熟悉的生活情境和感兴趣的事物出发。使他们有更多的机会从周围熟悉的事物中学习数学和理解数学体会到数学就在身边,感受到数学的趣味和作用,体验到数学的魅力。让学生联系生活实际选择水桶,给这个水桶配个底;怎样计算鱼的体积吗?以及如果是放入布做的玩具鱼你还能用刚才的方法吗?等问题。让学生明白在今后的学习中,多考虑实际问题,选用适当的方法,使所学知识更多的服务于生活。同时在解决日常生活实际问题中,充分尊重学生,让他们都有自己的设计、自己的想法,得出不同但又合理的方案,使不同的学生得到不同的发展。
4. 教学目标(含重点、难点)
能力要点说明
教学目标:
1.通过复习使学生对圆柱和圆锥的认识、表面积和体积等知识有一个系统的掌握。
2.通过复习掌握圆柱和圆锥的特征及体积计算上的联系与区别。
3.通过复习培养学生的综合概括能力和解决数学实际问题的能力。
4.通过本课教学,培养学生主动学习的良好品质,开发学生智力,发展创造性思维。
教学重点:
系统整理,系统掌握圆柱和圆锥的体积、表面积的计算。
教学难点:
解决实际问题时,圆柱和圆锥计算的相关细节。
5. 教学流程
能力要点说明
情景引入,回顾交流
观察讨论,提出问题
观察提问 解决面积问题 解决体积问题
拓展提高
6. 教学过程
能力要点说明
一、情景引入,回顾交流。
1.师生交流谈话,引入正题。
师:我发现同学们都在地仔细看大屏幕,从屏幕中你看到了什么?(画面有很多圆木;有圆锥形的帽子。)
师:我们这节课就圆木和帽子开始我们的数学学习。
师:圆木和帽子?你有什么想法?
生:圆木近似圆柱,帽子近似圆锥。
师:今天我们就来复习——圆柱和圆锥。[
显示全部